除了一些做成功的事情,其实还尝试了很多不成功的事情,一一梳理
1:客户分类
目标:让业务员将客户在CRM中做分类,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漏斗系统。
瓶颈:由于客户太多,工作量大,业务员做了,自己又体会不到实际的效果,实际上推行不下去。
策略:后期在7维度表中,用更好的方式展现出来给业务员看,让分类做的仔细的业务员可以得到好处,这件工作才可能推行下去。
2:建立VIP客户QQ群
目标:将公司的VIP客户加到一个统一的群里,让客户之间产生归属感,使口碑传播更快。
顾虑:老板害怕客户之间商量着一起去找工厂订货,我们被架空。
策略:依然在考虑利弊得失中......
3:直驳线路设计,拼车线路设计
目标:帮助客户设计到货的最优路线,直接在物流环节降低客户成本。
瓶颈:数据库刚开始建立,样本不够
策略:慢慢积累一年,年底可以着手设计出几条线路出来。
4:找中小型槽车,找新的槽车资源
目标:由于槽车资源紧张,发货容易出现不及时的情况。而且20吨的槽车有时候只发10吨货浪费了运力。如果有分罐槽车的话,一个地方可以各装10吨过去,运费立马省一半。
瓶颈:优势资源被竞争对手占据,小槽车资源找不到,合作伙伴车队不愿意多购置一辆分罐车。
策略:去竞争对手的仓库门口蹲守,联系上帮他们送货的罐车。
5:仓库商品存放看板
目标:我司仓库商品种类太多,主要是大油桶,外面看上去都是一样的,补贴标签根本搞不清楚里面是什么。我想让仓库采用看板模式,将哪种货物放在哪个库,做出表格展示在仓管房间。如果更进一步,可以在每个库里面安装一个看板。如果仓管换人,后面的人也能第一时间接手工作。
瓶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仓管有别的方式来记住仓库里面货物的摆放,基本不会发错货。
目标:如果不出问题,没必要增加额外劳动,如果出了问题….就可以推一下。
6:定量分装机
目标:加快槽车灌桶速度,如果实在人手不够,一个工人也能完成。机器还比人准。
瓶颈:每次定好了流量系数,商品密度等参数,就当天准,第二次误差好大,需要再调过。里面的系数调整比较复杂,流量传感器工作异常。总的来说就是变量太多,不知道哪里出问题,出了问题不好排查,排查太复杂,工人不会搞。
策略,用流量计的机器测不准,以后会考虑靠称重的定量分装设备。那种所需要考虑的参数只有重量本身。操作和调试都会比较简单。
7:在途货物,预售商品
光看系统里的库存表,发现有商品已经清库卖给客户了,但是单子没开出来,业务员看不到。结果发生超卖。
库存没货了,但是采购的货已经在路上了,这时候应该先把单子谈下来。但业务员不问是不知道货采了没采的,如果要去问领导的话,问个问题还要排队。
想开发出一个模式,让采购数据和超卖数据自动记录,并且与库存发生联动,最好不要增加额外工作。
瓶颈:工具没有设计出来,如果硬做会增加工作量,毕竟超卖不是经常发生,在途货物经常也能问得到。
策略:预售的信息通过业务经理的工作邮件,共享给同事。采购信息通过财务出纳的工作邮件做记录,还是相当于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和邮件工作重叠了,也许能推行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