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多月又该高考了……高考渐渐离我远去,从刚考完的第二年找出每一科的高考卷看看自己还能做多少分,到只在第一时间关注高考作文题目,到现在信息出现在眼前才会去看一眼。
都说“高考定终身”,谁都知道话不能说那么死,但凡事都要看个概率不是。大学上的好的,将来的机会和发展普遍会比一般人强。
“能力比学历重要”,这是真理不错。但残酷的是,好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先看学历,刷掉一批人之后再看能力,因为他们在名校生中就能选出足够的人数,没有必要花成倍的成本在所有院校中挑选。
高考对中国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凭借一次考试决定录取的大学有偶然性,试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各省之间名额不公平,这些都是中国高考制度广受诟病的地方。各种原因,高考制度进行了这么多年,小的改革也有,总的原则还是没有变。
如果能返回高中重新高考,一定会考一个更好的大学。
许多人羡慕美国的高校录取和高等教育。多做义工能录取,有任何特长也能录取,并且世界一流学校数量众多,大学教育是对人全方面能力的培养。
这几天看了吴军写的《大学之路》,上下两本。
吴军经历丰富,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书,后来在高校工作。以为女儿选大学的契机,遍游美国名校,可以说对美国的大学相当了解。
吴军早年是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现为投资人。同时他还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还著有《硅谷之谜》、《文明之光》、《浪潮之巅》、《智能时代》。他的语言极其流畅,同时有科学家的冷静和深邃。
这本书从大学的概念和种类讲起,讲到自己的大学经历,又讲到美国大学的管理和申请录取,然后分章节介绍了美国著名的高校。
中国人选大学90%以上都是盲目的,高中阶段拼命做题,只为把分数考高。该报考大学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做过研究,也不知道将来准备做什么,只能就着自己的分数报一个够得上的学校,专业选热门、好就业的,觉得总不会错。其实就算是中国的学校,排名差不多的也各有特点,如果去了不适合的学校,真的是悔之晚矣。
自己这辈子估计和这些名校无缘了,但是看一看发达国家一流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一来增长见识,二来说不定将来孩子用得着呢~
下面简单谈谈对书中印象深刻的三方面。
我们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读好大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和出色的老师和同学在一起。名牌大学的教学不见得比某些一般学校的好,但是教授是领域内一流的,能够被名校录取的学生也是一流的。和这些人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无穷的。在我看来,这也是国内一本和二本、三本,一流的一本和普通一本的差距。
大学不仅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
作者认为,好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必要的。我上大学那年,某学校宿舍没有装空调,一位家长大为恼火,喊出:“我家孩子身上每个细胞都需要空调”,当时传为笑谈。中国很多教育者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龄越大,我就越觉得,有些苦真的没必要吃,当初发明这句话的人不是自我安慰,就是在给人洗脑。
美国的大学招生也存在不公平。
招生的原则不透明,照顾校友的孩子,对各个族裔人群区别对待,有特招生,等等,都是不公平的表现。具体原因作者在书中也详细分析。看到美国招生的不足之处,中国人估计会感到一丝安慰。学校要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的效果,毕竟,教育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到美国还是在中国读大学,家长或者学生还需要多想想。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点,比如,作者说:“美国一些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学院的教学水平可以媲美顶级私立大学,但是由于教授不做科研,难以将课程内容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我们一直说教授做科研会耽误教学,看来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啊。
作者在具体介绍各个院校时还讲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可以互相选课,麻省理工的课程难度比哈佛大得多,实在忙不过来,就去哈佛选课来凑学分。
微信公众号:莫妮卡的书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