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国家,只需要看看他们对于书籍的态度就可以了,了解一个国家只需要看一看其国民的阅读就差不多了。我一直这么固执地认为。
今天,再次走进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开了眼界。
一排排书架井然有序地排列,穿梭在其间的红男绿女远比东南亚寺庙的人多,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这信仰中很大一部分是对于书籍的崇拜。
这里的书籍几乎见不到有关游戏的内容,也没有叫人发财升官的厚黑学,更没有充满凶杀阴谋的所谓古为今用的历史研究之类的书,更没有令人窒息的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的文字。纸质版占绝大多数。
为了便于阅读,图书馆设立了软体沙发和椅子,但是一些爱书如命的人为了节省时间,取阅读方便干脆席地而坐。
一个老者引起我的注意,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手捧书籍,或者端坐电脑前查阅而是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看他衣帽整洁的样子,很可能也是个书虫,也许因为年长视力下降,无法体会书籍盛宴,只能在书城坐一坐,感受一下书香,也许他很想有一个小孩用稚嫩的童音给他朗读一节。只是这里的氛围是不适宜满足他的愿望的。我想我老到了他的年纪,也许会让孩子们推着我到这里重复相同的故事。
我英语不好,和出入这里的其他人相比少了半条命。所以只能在华语书架一斑窥豹。我想在这异国他乡,应该不会有汉语书籍的拥趸。但是事实告诉我,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坐在书架前专注阅读汉语书籍的人不在少数。有年轻的学生,眉头紧锁,似乎在与书中的智慧进行激烈的交锋;有中年的上班族,趁着闲暇时光,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还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戴着老花镜,用手指轻轻抚摸着书页,仿佛那是无比珍贵的宝藏。
在不远处的英文书籍区域,一位金发碧眼的欧洲游客正专注地阅读着一本关于新加坡历史的英文著作,他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神情严肃而专注。而在马来语书籍区,一位身穿传统马来服装的女士,正轻声诵读着一首优美的马来诗歌,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在角落里,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先生,手持一本哲学书籍,若有所思,仿佛在与书中的思想进行着深度的对话。
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度,书籍成为了跨越种族与语言的桥梁。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追求,相聚在这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英文版的经典名著,还是马来语的诗集,亦或是汉语的古籍新篇,都能找到它们的读者。
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坐下,身旁是一位印度裔的女士,她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我们相视一笑,那一刻,我明白了,书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共鸣。
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这一天,让我深刻体会到,书籍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它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我们心灵的灯塔,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我们说着何种语言,只要翻开书页,我们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