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你好,我是大头娃娃,欢迎你来围观今天的脑洞录——认识老子。
我大概是在2016年开始买书读道德经,之前最多也就是知道有名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在某机缘下,我追读了某公众号上《90后酷说老子》,便让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老子,想要更多地了解老子,寻求老子。
我试着去了解佛陀。因为我喜欢佛陀,他是那么完美,美得不像活在地球上,而是在天上,在云上。可是我飞不起来,我触碰不到他。因他存在于天堂,而不存在于人间。
我试着去了解耶稣。因为我折服于耶稣,他是那么善良,善良的让我感到心痛。可他的善良,让我觉得不像是个人。而且我做不到如此善良。
他们都是不凡之人,只有老子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智慧的平凡之人,而是是太不平凡的平凡,一个可以触碰到有生命的人。所以我呢,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读道德经。
不凡在我看来是可以达成的,只要努力,只要训练,只要培养。这需要很深的内在训练,把自己变得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而变得平凡,似乎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因为靠努力,靠训练,靠静心培养是没用的。要想跟老子一样,只有靠悟性了。
老子对于生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要去理解老子的逻辑,总会感觉当头棒喝,原来还可以这样反映生命。对于生命,老子不增加任何的东西,而是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勇敢地去经验它,不选择,不逃避,不隐藏,不管它是什么,好的还是坏的,只是接受它。
据说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当时孔子比较年轻,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而且名声满天下,连皇帝也经常传他进宫。
可渐渐地,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对别人有用,但却不能让自己快乐,因为他得不到任何的东西。他虽满腹经纶,对别人或许是有用的,但对自己没啥用。
孔子开始秘密寻找能帮助他的人,一般聪明的人不行,他们以前都来向他请教过;一般大学者也不行,他们只会问他更多他们在意的问题。但是他知道,一定在某个地方存在某个人可以帮助他。
因此他派他的门徒出去寻找那个能帮助他的人。直到门徒们带回一个消息说,有一个人,默默无闻,不知来历出身,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只知道他年迈已高。他只为极少数的人而存在。
孔子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去见了老子。当他遇到老子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得出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人,尽管看上去很普通。他也感觉出老子身上有某种东西,被隐藏了起来,他抓不住。
孔子便问,”你是如何看待道德的?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好的道德品质呢?“ 毕竟孔子是一个道德家,他认为只要老子能讲出如何培养出一个好品质,那就是最高的成就了。
老子大笑说,”只有你在不道德的时候,才会有道德的问题。只有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要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的存在,有道德的人也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不要试图去培养,只需自然。“
孔子被老子身上的能量震慑住了,他开始发抖,变得害怕,随后走了。当他走出来,走到了树下,与等着他的门徒碰头。门徒看到了他,无法相信,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他们从没有见过老师如此的紧张,他在发抖,而且全身上下直冒冷汗。
门徒们急迫地想知道,老子对他们的老师到底做了什么?于是,便问老师。孔子说,”等一会儿,先让我镇定一下,这个人很危险。“
之后,关于老子,孔子对自己的门徒说,”我听说过有大象这样大的动物,我知道它们是怎么行走的。我听说过有藏在海里面的动物,我知道它们是怎么游泳的。我听说过有可以飞出地面几千里的大鸟,我知道它们是怎么飞翔的。但这个人是条龙,没人知道他是怎么走路,怎么生活,怎么飞翔的。永远不要靠近他——他像个深渊,他像是个死亡。“
其实这也是对师父的定义:师父就像死亡。如果你靠近他,太近了,你会害怕,就像临近深渊一样地害怕发抖。因为你被未知的恐惧占据了,像快要死了一样。
今天就这样,脑洞会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