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美国有15%-20%的人属于高敏感人群。这儿说的“高敏感”并不是指体质,而是心理。
今天开始看艾莉森.莱夫科维茨的《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作者是“高敏感”专业治疗师,也是这个方向的心理学专家。在本书的开头,她就坦诚地说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同事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作者就开始浮想联翩,甚至觉得被同事的话刺痛了。
这些表现真的跟我一模一样。比如今天下午,公司事情特别多,我又忘了把每日核酸数据报给同事。同事轻轻地说了一声,能不能不要让我每天提醒啊?其实同事的口气绝对不算重,甚至是刻意放缓了语气,很温柔地提醒我。
就是这么一句话,别人听来可能没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很委屈,甚至开始有点哽咽。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工作这么忙,这么累,为什么还要被同事指责?那个丢给我那么多工作的人太讨厌了!不想干了!
这就是高敏感人群的特点,受不了一丁点儿打击。别人无意间说了一句,我就会东想西想,陷入一种“受害者妄想”中。我感觉自己总是会产生这些偏激的想法,而表面上我一直在忍耐,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小题大做,所以就习惯性地刻意忽略心里的各种需求,大多数时候都在隐忍或迎合别人。
翻看本书,里面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温暖——高敏感是与生俱来的,代代相传,不分性别。这种敏感既不是过往经历或代际创伤的后果,也绝不是一种疾病,无须改变,不必治疗。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我的高敏感特质需要疗愈,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太好的性格特质。因为太过敏感,所以我的心经常会很脆弱。
其实这些大可不必。本书作者不仅给高敏感人群以鼓励——比如高敏感是一种优点,我们有常人没有的纤细神经系统,有更加敏锐的感知周边环境变化天分,身边人细微的心理变化我们也能敏锐地察觉得到。
所以高敏感人群自有他们的特长,他们这种性格特点绝不是负面和消极的,不用为了自己的性格特质自卑,也不用认为这是一种性格缺陷。
作者是“高敏感”专业的治疗师,也是这个方向的心理学专家,她本身就特别敏感,在本书的开头,她就坦诚地说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同事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她就开始浮想联翩,甚至觉得被同事的话刺痛了。
这简直跟我一模一样。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作为高敏感人群,总是有意无意克制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各种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相信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高敏感人群,但是已经知道自己经常多思多虑,很容易钻牛角尖,这种人其实不在少数。
所以本书就像一剂良药,对于高敏感人群以及那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高敏感人群的人,不仅可以得到很多安慰,还能通过练习,带着“高敏感”快乐地做自己。
借本书的书名——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其实,高敏感也没有什么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