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在《教育的美好姿态》里写:成功的课堂背后,一定跃动着一颗优秀的心。它哭泣,它伤痛,它犹豫,它煎熬,最终,它在反思中撕碎自己,塑成崭新的你。
跟随范莹从备课到磨课,再到上课,到课后反思,一系列的过程,再一次读懂了肖老师这句话的真意。
一、好课堂,是需要谋篇布局的
余映潮老师提倡板块设计,所谓板块,并不是人为的把课堂割裂成几个不相关的方面进行解读,恰恰是围绕文本,设计几个思维有连接,思考有梯度的问题串,保证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范莹老师的课,思维链设计的非常严密。课前让学生围绕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绘制思维导图,课堂导入从思维导图讲解开始,课堂生长从比较哪种思维导图形式延续,而以圆形图“没有车——车没了”这一思维导图,引出下一个环节——祥子的命运就不可以改变吗?
假设可以改变,学生研读片段去“改变”,学生纷纷跳入给祥子逆天改命的情境后,课堂陡然一转,请同学观看当时的背景资料,探究祥子的命运假设可以实现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呢?自然而然,课堂的生花点落在了学生自主探究和板演上。
一堂课,从学生起,因学生终,处处没有老师设计的痕迹,但老师依然是课堂的引导者,可收可放的课堂,才彰显教师的运筹帷幄。
二、好课堂,是需要提供支架的
没有了听说读写思,语文课就会失去大半的味道。新课标提倡创设情境,凸现学生的课堂地位。总体来说,好的课堂,我们要提供学习支架,让言语体验真真正正发生。
范莹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采用了“看视频,探究社会原因;读文本,发现个人原因”的思路,其中,一个环节尤为精彩,请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这时候,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到台前板演。有几个男孩子,字是歪歪扭扭的,也许平时轮不到这样的机会,今天终于大显身手。最后,老师带领学生把他们自己提炼的悲剧原因读一读,此刻,小说的主题思想,老舍的写作意图,必然渐渐浮现于孩子们的脑际。
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就是设计学生学习思路,范莹的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也是上给我们听课老师的,搭建语言交流的平台,沿学情设计,因学情利导,给了学生学习支架,他们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
三、好老师,是需要自我突围的
范莹的这节阅读指导课,从雏形到最后定稿,几乎面目全非。磨课环节中,大家一致的担心是设计有的难度,担心借班上课,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第二版的设计,完全轻松下来。省去了“一封信”,直接思维导图导入,剪掉了“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提炼,强调了小说写作背景,突出了情境创设,增加了学生去黑板上板演的过程。
所以,当选择做一节公开课的时候,就不要避讳别人的意见,也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而诋毁自己。语文湿地创始人王君老师说:上公开课,就要有不要脸的精神。在无数个课堂实践后,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范莹就是这样的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敢于突破自己。平日里写简报,读书会上做主持,挑战每一节课。
送教那天,我悄悄问范莹:“准备的怎么样?”小丫头笑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说:“还可以,我又改了方案,人家学校准备这么久,我也总要给人家学生留下点什么啊!”
那一瞬间,我的心间一股暖流划过。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每一次活动,怎么看待我们这样的团队,但我知道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像极了这夏日里的草木,风雨愈大,阳光愈烈,我们愈勇敢。
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勇敢的心跋涉吧!因为我们相信远方,所以从不吝啬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