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家是不同构造的结构体,也是不同组合的生命体。
可能千人眼中就有千个答案,属于你心中的答案是如何呢?
朋友A,在小时候,她觉得家是一个大大的房子,可以有自己随意装扮的空间,藏着童年的所有梦与想;后来,家里盖起了高楼,她如愿有了自己的房间,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感觉这才有了"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e2056b60ace14eae.png)
长大后,独自远离家乡去远方打拼,觉得家就是在房产证属上自己的名字,犹如在这个城市中留下的烙印,可以为漂泊的生活划上一个句号;
后来,攒够了所有的首付,终于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有了自己的"一片空间",感觉这才安了"家";
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有时候可能只是点点涟漪泛起,有时候可能是吞噬一切的惊涛巨浪,颠覆你的所有,让你重新认知"家"的概念。
那一天,原本康健的爸爸突发重病在紧急抢救中,而他的女儿却只能茫然地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束手无策地哭泣,因为爸爸只停留在她的通讯录中,而她却无法拨通爸爸的电话,再次听一听熟悉的声音……
恍恍惚惚赶回家,下车看到家门的一瞬间,仍然有些许期待那个每次回家都早早地在门口翘首等待,准备帮她搬运行李的爸爸,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家门前,开心地迎接一年没见面的孩子们回家。
然而现实总是给你沉重一击,门前空空如也,家里也冷冷清清,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家"没了,原来"家"不是房子,家是时刻等着我们回家的父母……
曾经,在城市中的家,无论多晚回去,走在楼下的时候,她都会抬头看看那扇透着温暖之光的窗户,心中就涌起无限暖流,因为在那盏灯光下,有个可爱的人儿在等着她回家。
可是,有一天,可爱的人儿走了,她以为他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还会记得回家之路。所以每次夜晚回来,我仍然自然而然地抬头看原本透出光亮的窗户,可惜留给她的都是无限的黑暗,这黑漆漆的一片,也仿佛带走了她自己内心所有的光亮。此刻她意识到,她把"家"又理解错了,原来“家”不是房子,家是那盏在黑夜中为自己亮着的灯……
犹如一篇文章中所说:
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这个悲凉的秋天,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唯有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去用力爱你身边的人,去珍惜那些爱你的和你爱的人。
别等着子欲养而亲不在,别等着想爱却再也寻不到爱人的影子,只留空悲切在心头......
这是朋友A给我的关于“家”的答案。
朋友A的故事让我联想起了一位上海阿婆的故事。
在上海,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叫“白兰花”,“栀子花、白兰花,五分洋钿买一朵.....”,卖花的阿婆操着一口吴侬软语,把一串串清新淡雅的散发着香气的白兰花手链,串上太太、小姐们细白的手腕,如今已经鲜有再现,这就成为了很多老上海的美好记忆。
然而,在繁华的淮海路上,有位80岁左右的满头银发的王阿婆,无论寒暑和风雨,都会在早晨七点左右,一身素雅装扮,带着一副老花镜出现在街边,开始卖白兰花。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6e2cabc4963bd54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63d16aae88b28e3e.png)
她最为开心满足的时刻,就是为顾客亲自带上她一针一线穿起来的白兰花,阿婆笑着说:“白兰花戴在手上很香,是天然的香水,闻着这个味道,一天的心情都会好起来。”
阿婆在繁华的上海也有家,她说有时候拿1斤花卖不掉的时候,就摆在家里,好香好香,我一个人住,感觉家里好大,小房间、卫生间、大房间.....
可是阿婆每天早上四点就离开了这个偌大的“家”,到徐汇区斜土路附近拿花,然后七点到淮海路附近卖花,一直到晚上八点才回家,午饭就吃自己随身携带的简单餐食,每天都这样风雨无阻,即使刮台风,她也就穿上雨披、撑着伞,临时找地方躲雨,等雨小了,再出来继续卖花。
待在淮海路的时光远远大于在家的时光。有家却不愿意回的阿婆说她卖花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有人来的时候,可以和她们说说话。当阿婆吐露心声“一个人在家好闷”的时候,抑制不住地哽咽起来。这眼泪中,包含着对过世老伴和自己儿女的万千思念和莫名的委屈,她自己是多么需要亲人的陪伴.....
原来阿婆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在老伴去世后,偌大的房子就只剩下她一个人。此刻,才明白阿婆不是在卖花,她卖的是一种孤独。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a1d3bcd3ab2aabd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068d38a57bc80bb1.png)
阿婆也动过两次大的手术,由于子女无力陪在身边,她理解孩子们的无奈尽孝,也只希望他们过得好就安心。阿婆在手术台上和医生这么说:“有问题你不要和家人商量,和我商量,你救救我,因为我还没享受过。医生说救你救你,然后我就听不到了(麻醉),就这个样子,又活过来了。”
当看到阿婆的这段话,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溢出眼眶,我们有时把父母对我们的“理解”当做“理所当然”,我们对父母的“懂事”泰然处之,但是她们内心的“矛盾”我们为何不去感受下:感受着他们的孤独和渴望的陪伴。
上面就是阿婆的故事,对他们来说:家,是归来时爱人递过来的一双拖鞋;家,是孩子蹦跳着贴近怀里的笑脸;家,是餐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羹一饭.....
如果你也是一个有父母的孩子,请在未来的日子里:
在每一个晨起的日子,跟他们说一声早安。
在每一个外出的时刻,跟他们来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每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日子,跟他们说一声我爱你。
因为爱的话语说一句,可能就少一句;
回家的路走一回,可能就少一回;
所以,为了填平“无奈”的儿女和“懂事”的父母之间的沟壑,我们创办了慢侠客,希望带领老人们一起学健康、玩世界,学习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来延年益寿,感受更丰富的业余生活来排解孤独,为父母赢得更多的时间,来迎接你们的每一句早安、每一个拥抱、每一声“我爱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8199762/3d3be1f817fb6cb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