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国庆放假的第一天就已经把亦舒的《喜宝》看完了,捏着书是感觉有厚度的呢,没想到这么不耐读。幸亏书是从图书馆借的,自买的话有点吃亏。
这次快速地读完《喜宝》,内心居然有股隐约的虚无的感觉。写这样的小说有什么意义?读这样的小说又有什么意义?读完了没给我留下任何可思考可回味的东西。
前半个月读《尘埃落定》时为什么却没有这种感觉?许是《尘埃落定》的故事发展背景线是依照事实设定的?读小说就是读社会、政治的发展?而《喜宝》纯虚构,一个剑桥高材生因为家境贫寒,依附一名财富多得不知怎么形容的富翁做了情妇,而后这个富翁家族人物的悲哀史,以及这位高材生因富有之后找不到继续努力学习的意义与动力,自动辍学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以前不也在不闻名的言情小说中读过许多相类似的吗?为什么独独这次读后产生了意义的诘问?
因为《喜宝》是名家之作,我怀的期待太高,阅读后却落空了,于是失望顿生。
不喜欢读小说的原因也往往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