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商业上的断舍离,从背景上看都是一个共同体的事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随着企业体量不断增加,内部机构和产品线也变得臃肿了,这又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果在这个时候再遇到市场变革,就会连企业自身的生存都难以保证。
在历史的商业世界上,这样的企业我们见到了很多。比如史玉柱当年的商业帝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做加法,重金投入的巨人大厦的建造规划越建越多,结果输血过多又无银行资金的支持使得史玉柱满盘皆输。这教训真可谓深刻。史玉柱当时的失败虽说是由资金链断裂引起,实际上却是史玉柱本人没有节制地做加法的缘故。
说了失败企业的案例,再举个身边做得还不错的企业案例。在自己身处的蛋鸡养殖企业,早年也是内部部门繁多,业务也是是什么都有的企业,比如自身是专业养殖卖鸡蛋的,但是却连蛋托厂、纸箱厂都目己搞了,业务方面既做零售,又做超市,又做批发,还养了支物流队伍。结果几年下来,感觉干得真累,而钱还不多赚。在如今快节奏的环境下,再这样持断下去,企业就危险了。因此公司高层专门开了个会议来讨论,然后就实施了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把蛋托厂、纸箱厂、物流车队都撤了,换成第三方公司來做,然后业务上也只保留做的最好的批发渠道业务。这顿操作下来,节省了三份之二的人力,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也快了一倍,公司真正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实践证明,这次公司的做减法大获成功。
举了这正反两案例,并不是说少就一定好,多就不好,而是要契合当时企业的商业环境,来做出相应的商业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