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终于没能扛过疫情的劫数,临近春节前离开了人世。
母亲是个性格悲观的人,加之晚年患帕金森综合症和抑郁症,一般得了这类疾病的老人饱受病痛折磨,多少都有点厌世情绪,但母亲却对人世间充满眷恋,这让我有点疑惑又有点为她难过——为儿没有能力留住她。
走的那天晚上,她微睁着眼睛,目光已经完全没有了精气神,大口吸着气,仿佛心有不甘。
到墓地把她的骨灰和父亲的合葬在一起,愿天堂没有病痛。又在家陪她过了头七,料理完后事,就回黟县了。
父母都走了,自己也成了孤儿,那一刻,感觉这个世界很冷。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8292/776ea957e32659bf.jpg)
回到黟县,退掉租了两年半的房子,又在县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重新租了一套房,面积比之前大些,有个独立的院子,村子大约三十来户人家,周围都是田野,估计夏天应该不热,这是我喜欢的。
我不喜欢闹腾的场面,人多的地方就会避开,我手机里没有抖音,受不了视频中那些廉价的笑声。就像梁遇春说春天:好像在弥留病人的塌旁听到少女的轻脆的笑声——多么不合时宜,快乐是不需要虚张声势的。寂静的世界有多迷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8292/e25d39080fe9542e.jpg)
我知道在南屏、碧山等几个村子住着不少外地人,他们买下老宅,再做个性化的装修,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田园生活,着实让人羡慕。
新房子里几乎没有一件家具,所以我还得到旧货市场淘几件装点一下,要不显得太空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8292/d213e79901273bf1.jpg)
就这样了,余生可能要在黟县度过,这地方谈不上富裕,但人文气息厚重,人口稀少,饱含着一股静气。他们的生活看上去闲适和安逸,讲究生活的情调,比如,收集些徽州古董,欣赏一下字画,在院子里伺弄些观赏花木,生活节奏缓慢,做什么事都不着急,这又反过来感染着自己,让你觉得,过去的那些所谓焦虑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8292/0bd8883415241ac2.jpg)
曾记否?几年前,我在那篇《何以解忧?唯有乡愁》的简文里这样描述心目中理想家园的样子:
三五里内有块可供徒步的旷野和能让你远眺的山,看上去是那么清冷和荒寒,极目所及,甭说钢筋水泥,就算是一根电线杆子都难寻觅,只看见野兔在草丛中奔跑,只听见黄鹂在枝头歌唱,你尽可以抄着双手在广袤的大地上漫无目的的走着。
现在,这一幕景象正在我面前渐渐清晰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98292/1d5c3284a2248962.jpg)
说来也怪,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乡居梦,会在地图上找出那些人烟稀少的地儿,其中有云南丽江,半个世纪前信息是封闭的,丽江我完全不了解,但我居然就用圆珠笔画了一个圈,做好标记。直觉告诉我,那儿一定很有意思。
当然,现在可能不会喜欢了,那里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地。
现在,丽江变成了黟县,这是冥冥之中的事么?
虽梦渐成真,却鬓毛已衰,这有点让我心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