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慢慢写
前段时间看《苏东坡新传》,近期又在《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中读到苏东坡的故事。 折服于苏东坡的才华,感叹于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坚守,震惊于苏东坡在逆境中的自我和解,自我升华。我写了一篇关于苏东坡的文——《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苏轼教科书级的自我救赎。
因为这篇文,我认识了一位正在写历史文学人物的简友。
这位简友很热心,给我分享了他写文的心得,以及写文化人物故事的方法和架构,还给我写的文章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这位简友还很多产,他几乎是每天更新一篇人物故事,每一篇都写得很好。不仅自己努力,简友也会时不时PUSH我行动。
而我,原本就打算九月份放慢节奏,随心所欲的我,在简友“苦口婆心”的激励下,依然像一只活了几千年的老乌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心境,慢慢地爬行。
人物故事有喜欢的,就先去看看书,搜集搜集资料,让人物先在心里盘旋,直到有了些感觉,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有时候一周能写一篇,有时候一周多甚至两周才写一篇。
不仅写文章慢,在跑步这件事情上,我也慢。
细算起来,我是从2020年开始加入跑步爱好者的行列。最快的配速跑进过6分钟以内,最远的距离是一口气跑了20.21公里,这些记录通通都是在2021年前后完成的。
那个时候,我对跑步还有一些下意识的追求。
刚开始只能跑2、3公里,逐步跑到了5、6公里,再后来一口气跑到了10公里,在10公里上下徘徊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琢磨着应该冲刺一下15公里,甚至20公里。
2021年新年跨年跑,成功挑战了20.21公里,这是我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冲刺20公里。
2021年,我给自己定了每次跑10公里,偶尔冲刺20公里,年跑500公里的目标。
一二月份确实卯足劲开了一个好头,二月下旬接手一个新项目,开启了一段炼狱般的工作经历,随后又发生一系列变化,跑步作为一项有KPI压力的项目,一度中断了2-3个月,500公里的跑量目标也没有完成。
2021年冬天至今,开始回归初心。坚定不移地做一个跑步界的跑渣。不求单次跑步的公里数,如果说对配速还有一些要求的话,那就是要求自己跑慢一些,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充分去享受跑步的过程。
心境转变后,发现跑步变得更加容易,坚持也变成了一种享受。如今,每个月的跑量都很均匀,年跑500公里的目标也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慢,有时候也是一种捷径。
慢,可能也会蔓延成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说写文章和跑步是我有意识慢下来的,那么读书和工作就是无意识慢下来的。
以前读书(准确来说是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定计划、定目标。多久读完一本书、一年读完多少本书,虽然没有落笔成文,没有和自己签订绩效承诺书,但我心中始终横着一杆秤。
读少了会焦虑、读慢了也会焦虑。
所以常常会在遇到一本好书时,静不下心来细细咀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读书的节奏也放慢了下来。
首先是选书时不再那么“功利”,不是选与工作相关的专业书或“有用”的工具书为主。而是会循着自己的爱好,读一些纯文学的书籍;
其次是读书时也不再追求“速度”,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反反复复读,对于书中人物的故事或细节,还会配套去搜索资料,扩散补充。
小一年下来,书读得更杂了,也更少了,浸润的东西却更多了。
工作上的变化,更是惊人。
十年前、五年前、甚至是三年前的我,一定想象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生活慢热体和工作绝缘体。
可以在周末、节假日非必要不去思考与工作相关的问题。
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一份与工作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兴趣,且如痴如迷。
曾经的我,节奏拉得有多快,神经绷得有多紧;如今的我,节奏就放得有多慢,神经就有多松弛。
曾经的我,活得很张扬也很辛苦,感觉自己一直在奔跑,在收获,可静下心来想想,又感觉似乎也没有收获什么。
如今的我,活得很宁静也很自在,感觉自己已经开始躺平,放弃。可静下心来算算,又感觉似乎也没有失去什么。
时间自有它的规律。
慢也是快!
慢生活,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在慢下来这条路上,我感觉自己还可以继续努力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