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太极拳解密之九:传统杨氏太极拳

太极拳解密之九:传统杨氏太极拳

作者: 高雷 | 来源:发表于2013-10-11 15:15 被阅读192次

    有位网友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说有一个人,通过网上播放的视频,找到一位所谓的杨氏大师学太极拳,一见面,就跟大师说:我一看您打拳的视频,就觉得您有真功夫,这位大师夸赞的说道:你很有眼光。
    我在这里提醒初学者,你要是通过拳架的视频,就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太极功夫,你就不是初学者了,你至少达到宗师级的水准了。
    现在许多人明白简化太极练不出东西来,开始学习传统太极,就杨式太极拳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杨澄浦传下来的传统杨式太极拳,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初学者,下面我就讲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杨澄浦传授下来的传统杨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俗称正路子,或称大架子(到南方以后的称呼就不说了)
    传统杨式太极拳,虽然是一套拳,但表现形式又分为母体架和拳架两种。
    一是,母体架:是核心架、原体架、基础架、或者说功力架。
    这套拳架,是传统杨氏太极拳的核心,其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球、圈、园、弧等等,构成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母体架。
    真正的杨澄浦的弟子,必须由杨澄浦手把手传授这套母体架,这样,才学到了杨式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非真正的弟子,根本就不教。
    如果教的话,等于教两边,先教母体架,然后不断地校正,再教拳架,又不断地校正,很累很麻烦。
    学杨式太极拳,必须先学这套拳架,这套拳架是母体,更规范,也更容易练出内在的东西,当练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师傅指引着练后期的拳架。
    二是,拳架:是由母体架,演化出来的拳架,是母体架的扩展、放大,变化。
    练到拳架,就偏重于发力了,必须把母体架练出一定的功力,才能学拳架,动作是由母体架演化到拳架的,但绝不能脱离母体架的范畴,也就是说,母体架的动作是原本的点,也就是出发点,从出发点出发的手脚动作等,才是正确的动作。
    比如,搂膝傲步,搂膝是怎么来的,是由母体动作演化出来了,这样才是真正的搂膝。
    母体架注重练出劲道,拳架注重发出劲道。

    假如,没学母体架,而直接学后期的拳架,第一,不是真传,第二,动作变形的非常大,那么错误也就大。
    由于先学母体架,这是本,那么以后即使学后期的拳架,由于不脱离本,即使练错了,也可以再回到母体架上来,这样就不会犯多大的错误,并且知道怎样改正。
    假如不学母体架,直接学后期的拳架,由于脱离的本,一旦练错了,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母体架的束缚,就会随风飘荡,造成练成什么样的都有。由于学拳者会把后期的拳架,当成原本的架,等于脱离了母体架这一步,直接走到第二步,那么在后期的拳架上要是再接着练错了,就会错到第三步、第四步,造成变形非常大,练出内在东西的希望也就越来越远。

    练杨式太极拳,有四个要求。
    一是,不许乱动。
    二是,直接了当,一步到位。
    三是,不许加入额外的动作。
    四是,不许加入自己的想法。

    下面用我学的拳架,在这里指出一些人常犯的错误吧。

    1,起式,抬起手臂后,往回拉一下在下按。
    这里多了一个回拉,这一个多余的回拉,立刻就把下按应该练出来的功效给拉没了。
    陆续的有网友找到我,让我指点一下拳架,几乎都问到起式的下按是干什么用的,我就让网友伸出双臂,用下按,从上往下一拍网友的双臂,网友就如同皮球一样跳了起来,这就是下按的功效。当然,也有拍不起来的时候,前几天有一位网友找到我,我开门一看,好家伙,比我高半头,宽一半,又厚一半,就没拍起来,说明自己还有练得不够深的地方。
    但是,练下按,必须直截了当的下按。
    太极拳,练出什么东西,能达到什么功效,不用别人说,练到一定程度,自己自动就会知道的。

    2,右抱球。

    有的人先要往左甩一下双手,再往右甩双手,再往前甩,成为棚,身子还往右转。
    既违反了直接了当,又增加了额外的动作。
    本来动作严谨、规范、要求都非常高的动作,给练成甩手操了。 抱球,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抱球,一是手掌抱球,二是手臂和胸口,要圈着球,这两个同时达到要求,才是真正的抱球。
    练出开跨沉裆以后,这个球,左右在两臂的内侧圈着,球的后面被胸口轻轻地推着,而下面,是在小腹。
    (关于球,以后有时间再说吧)
    太极拳分为外形的球,和内在的球,如果外形的球都不对,那么,能不能练出内在的球,就可想而知了。

    3,左棚手

    许多人左棚手,都是身子朝向西(背北朝南练)为什么要朝向西,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推手,也没有身子朝向西棚的,跟推手对不上,那么,肯定是不对的,有一天在书上看到杨澄浦的拳架照片,一下子明白了,毛病没有出在杨澄浦身上,而是出在摄影师身上,也就是说,杨澄浦的左棚是身子是朝向正南的,但这时,摄影师并不会太极拳,不知道定式在哪,这时没有按下快门,而是等杨澄浦开始转向左抱球的半途,给拍下来了,造成杨澄浦左棚手照片的定式,是身子朝向西的,那么,许多人按照照片进行学习,或进行校正,才造成左棚手斜着身子。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推测,由于我学的拳架,左棚手必须胸口朝向正南)
    因为从内在来说,就是跟球有很大的关系,一旦身子朝向西,无法练出前弓步的开跨,不开跨,内在的球,根本就练不出来。

    下面说说正确动作:
    1,起式,抬起双臂,必须直接下落,腿停,手臂必须到位停住,即使不同时到位,也不许再调整一下。
    (要是总调整,就影响了整,就太极拳来说,最不好练的,一是沉,二是整)
    2,右转体抱球,身体、双手,直接往右走,重心一到停住,其他地方必须到位停住。
    抱球,这里有接力、化力、蓄力,又有上护头、下护身的意思。
    3,右抱球定式,手掌抱球,同时手臂和胸口同时圈住球,同时完成到位,到位,就是抱好了球停住以后,抬腿、迈左脚时,身体纹丝都不许晃动。
    4,左棚手,胸口逐渐朝向正南,左手臂,从下、往前、往上,到达稍高于肩,膝盖停住,手臂必须停住。
    从球的感觉来说,胸口慢慢推着胸前的球往前走(注意手臂与胸口的对应关系),而手臂,如同这个球的表面的下面、前面有尘土一样,用手臂的衣袖和手,从、下、前、上,在圈着、并擦这个球表面的尘土,而右手,走了一个近似于起式的下按。

    本来不想写这篇文章,因为可能会引起争议,由于师承不同,教的也不同,造成学的也不同。
    比如,就弟子来说,都是弟子,有入室弟子、入门弟子、挂名弟子、记名弟子、学习班弟子、大波轰弟子,那么教起来,也分为手把手教、真心教、糊弄教,凑活教、随意教等等,都是教,学的东西不一样,结果肯定也就不一样,对太极拳的理解也不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造成现在说法很不一样。
    假如您对我这篇文章有意见,我只是把我学的东西,和练出来的东西给说出来了,至于对不对,本人不争论。

    (转载爱问知识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极拳解密之九:传统杨氏太极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kq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