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来,中国历代有那么多的人热爱这位伟大的诗人苏东坡,喜爱他的作品,他写的诗文是自真心,纯心肺的流出,他天真,淳朴,幽默 ,诗有感而发,自然流露出他的本性。我自然也最偏爱这位诗人。苏东坡不恨人,不记挂于心中,对人亲切热情,温和友善,无心怀忌妒心。他的弟弟子由描写他:“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苏东坡过的无所畏惧,过的快乐。他享受着人生每一刻时光。那日与先生同去昌江。归途路经儋州东坡书院。先生说“一代大文豪苏东坡贬居此处。在此兴办学堂。教书育人。我们遂往儋州东坡书院,古朴的建筑,雅致的环境,散发着文化气息,还有那穿越千年的东坡之情。走过小桥便是载酒亭,“鱼鸟亲人”就在载酒亭横匾下。随遇而安,亲近大自然,体现了东坡的豁达。往前行,一本书形状的石牌,上面书写: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先生说“读懂这首诗,有一个诗眼,就是“矢”字。“矢”通“屎”。就是牛粪的意思 。牛行排泄一路,牛粪代表牛走过的路。他走入“竹刺藤梢”围绕的迷途中,找不到归路。寻着一路的牛粪,就可以找到牛栏,找到了牛栏就找到了归路。因为家就在牛栏西复西。”诗篇的最大特点就是敢于把人们认为最粗俗的东西“牛矢”(牛粪)取作诗材,写入诗中。”这首诗来源于生活,雅和俗是相对的。诗人在儋州三年,在此设帐教学,传播中原文化,他自编讲义,传授儒家诗书礼仪之道。实了海南科举史上“开天辟地”培训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史上第一位举人。被贬海南,苏东坡承受流放的屈辱,儋州是东坡最后一个谪居地,但他随遇而安,在这蛮荒之地,转化其风俗,变化人心,使儋州盛开文明之花 。这里成全了苏东坡对文学的追求,东坡却用文化成全了海南。诗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处处是风景,处处都是温暖的家,对生命的豁达,可贵之处,不论身在何处,心中有美,处处皆有美景。诗人不管身在何处,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对生命的尊重,把稍纵即逝的感受,用诗写出来,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使之长留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