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预计要考试谈一谈教育中的陷阱——谦虚。
但这两天发生的几件事,需要先记录下来,就是“紧张”。
我讲的紧张,包括孩的紧张,老师和家长的紧张,还有孩子和成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先说说发生的几件事把。
前天和昨天都是去一所幼儿园上科普课,今天去社区上科普课。
前两天的课程中,每次分别给两个班上课,都是大班5~6岁的孩子。
第一天上课,第一个班的主题是弹射飞机。
班级老师比较活跃,看得出孩子也比较喜欢老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比较积极。
开始的互动环节,孩子们飞机结构,飞行的方式讨论都很热烈。
动手环节,孩子们自己组装弹射飞机的兴趣也很浓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第二个班的主题是投掷飞机,班级老师看上去就比较紧张,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不停的强调要听话,不能乱动,看好了在动手,等等。
开始的互动环节,孩子们发言比较谨慎,没有夸张的表述。
动手环节,孩子们明显的探索尝试不如前一个班,孩子们安装时都特别小心,很多孩子在关键点都要找老师确认后再进行。
我的感受是第一个班很宽松,探索和尝试也比较多;第二个班明显比较紧张,孩子们怕犯错,老师也怕孩子们犯错。
第二天如同第一天的重演,一个班比较放松,一个班比较紧张。
回来做总结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班级的情绪主调,其实就是老师的情绪主调。
班级老师只要是紧张,严厉,要求较高的,孩子们几乎都是谨慎,怕犯错的。
再说一件事,就是我孩子的事。
今年孩子班级换了一个数学老师,和老师沟通了几次,老师给我一个要求:“你和孩子多聊聊我,让孩子喜欢我,这样我就有办法帮孩子改善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不喜欢我,我有多好的办法都没有用。”
真是庆幸孩子在小学最后一学期,遇到一个好数学老师,期待老师给我和孩子的帮助。
今天在社区上科普课。一上课就有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表现欲极强,并且在几次以“老师,你跑题了,说重点。”打断我和其他同学的扩展互动。
但有了这两天对“紧张”的反思,我们有把这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只是用“哦,好像真是跑题了。”或者“这个问题还是挺重要的。”、“这位同学提了一个好问题”来缓和冲突,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和对抗。
接下来,超预期的情况出现了。一开始神情紧张又慵懒的这个小女孩,也慢慢放松下来。
在制作过程中表现的比较积极,能够主动提问,帮助同学。
最后的展示拍照环节,还能够主动帮助我挂条幅,组织同学排队。
通过这三件来看,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情绪,是主导孩子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观点有很多书和文章都在介绍,但我这几天的亲身体会,让我认识更深刻。
今天就聊到这里,明天来聊“谦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