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印象里的学霸是不是上课认真听讲,工工整整做笔记,下课独立完成作业,别的同学都出去玩去了,他一动不动的坐在座位上,用功学习。
你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放了学以后从不出门,就在自己的屋里边认真学习,谁都打扰不了他。
不过这种学霸到了社会上,在职场当中,好像不像在学习时表现的能力特别强。
其实在学霸当中也不乏有这种人,别人上课的时候他也在上课,别人在玩的时候同时他也在玩,考试时候就是学习成绩比别人好。
这种学霸不论是学习还是职场,都能够如鱼得水。
同样是学霸,学习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科学家啊,最近发现在学习当中要感受4种场景才能做到学霸境界:营火,水源,洞穴,山顶。
营火:想象一下,当我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经过了一天的劳作,围着篝火旁听着老人讲故事。现在我们的学习是不是就像这样,有一对多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有个缺点,内容是由老师定的,主导权也在老师的手里,他的知识上限就是学生的知识上限,所以为了获取大量的事实性知识来储备自己的燃料,这些知识只能是学习事实性知识。
如果大量时间只是听老师的讲座或者专栏,那么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就会太少,无法很好的内化学习内容,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就会变少,最多是一位信息和知识的搜集者。
水源:就像自然界围绕着河流、池塘、井,这样的水源在喝水的样子,在这里能够出生交流和对话。就是多对多的学习模式,在对话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维。比如茶馆快餐厅,这样的环境。
主要是与他人对话交流讨论,通过别人的视角,知识背景和理解经验,彼此增加思想流,产生新认知。很像我们的讨论会、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这种形式一旦参与进去,跟大多数人进行思想碰撞,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洞穴:就像很秘密的幽静空间里,独自待着进行思考。比如在图书馆自己看书写字,在咖啡馆儿戴着耳机学习。给自己创造安静的空间,进行写作或者阅读,就是能够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产生融合吸收,内化成你的理解。
山顶:可以想象你在登山的场景。任何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了解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应用怎么样?
比如创业或者开发新项目,或者攻坚克难一道难题。这是自我挑战,将更多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我们应该以营火方式大量吸取知识,
在水源环境中讨论对话,
再在洞穴环境中,亲子阅读,自我思考,
最后在山顶环境中主动解决问题,积极实践,反思认知。
这四种模式都很重要,没有哪个或轻或重,这是一个完整的学习结构。只有当这4种模式共存的时候,才不会让学习出现偏废,才能带来更好的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