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研的专家讲座是同济大学姚玉红老师的《家庭治疗技术》,老师生动风趣的语言,让我听得入神;老师自身与他人真实的故事分享,让我备受启发。
老师说:家庭的影响就像是童话《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不管这魔镜说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话语,我们都会信以为真,从而带入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我们的“基底色”。
我们要思考:你生活在什么基底的思考和感受氛围中?
看着这个问题,我想到了自己的“基底色”—“我不够好!”。因为我对自己的不接纳,我总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觉得自己样样都不如人,又爱拿道德绑架自己,要求自己达到理想的要求。所以当家人的“爱挑错”模式犯了后,我那敏感的神经就会自动反应,我又没做好。
当婆婆唠叨这唠叨那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所以她才要事事都嘱咐。当老公要求我这要求我那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我做了那么多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
这其实都源自我对自己的不满意,我对自己的不接纳,我对自己的高要求。
这让我想起上周与学生的对话。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小时候的自己挺傻。”我说:“那是你用现在的标准、成人的眼光去看小时候的你,如果你用小时候的你来看自己,你就不是这么评价了。”学生说:“是啊,小时候其实挺开心的,傻得可爱,不像现在,思想复杂。”
我为什么要用那么高的标准去要求内在小孩呢?她也很努力做好自己,努力的改变自己,为什么我就看不见呢?我还对她那么挑剔,嫌她这做不好,那做得不够,她该多委屈啊!
亲爱的内在宝宝,真的很对不起!原来我一直带着“我不够好”的模式生活,让你受委屈了。谢谢你让我觉察到这个模式,真的谢谢你!谢谢你让我去面对和疗愈这个顽固的模式,让我们都得到解脱,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今天老师还说到一个心理学理论“足够好的妈妈”。是的,我们不需要事事做到最好,能够做到“足够好”就不错了。
这让我想到哄宝宝睡觉这件事。我家小宝一直都是特别晚睡的,为此我没少受折腾。以前,每次小宝很晚还没睡,婆婆就会催,老公也会说,硬是要逼着他睡。让我感觉自己没做好妈妈的角色,这么晚还没让孩子入睡。可是,往往这种时候,小宝要抱着哄很久,真的特别特别累,手也特别酸,要是哄个半小时,他还精神好得很,我那烦躁的情绪就起来了,甚至忍不住要说他打他屁股。当下又会自责自己不是好妈妈,对着孩子发脾气。
自从假期因睡觉问题和婆婆小吵了一下,婆婆不再插上宝宝的睡觉问题。当然,我也不在意她的想法了,也不会因为宝宝晚睡而自责自己没做好妈妈的角色。我尊重宝宝的需求。现在每天晚上,小宝吃完奶后,我都会陪他在床上玩,看他开心的笑,然后他说要到小床玩,我不困的话就陪着他玩,累的话就躺到大床上,闭目养神,听他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等玩得差不多,问他要不要抱抱睡,他点头了再抱起来哄睡,这时候就比较快入睡,不需要哄那么久。我觉得轻松多了,小宝也因睡前玩得开心,睡得很香。
前几天晚上,我实在太累了,老公也不帮忙哄小宝,见小宝在小床上自己玩得好,没闹腾,我也不管了,就自睡自的。后来小宝自己睡着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事,尤其是对孩子的照顾。婆婆总爱把她的价值观强加给我,让我总自责自己是个不够称职的妈妈,没有无微不至的照顾好小宝。可是,我真的很用心在照顾小宝,也努力的做好妈妈的角色。我自觉我和别的妈妈比,算是个挺不错的妈妈了,小宝也能感受到我的爱。我一直在做“足够好”的妈妈。
我要把“我不够好”的信念转换成“我足够好”。用“足够好”的眼光看自己!
《爱自己》抱团学习D5 爱自己 用“足够好”的眼光看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