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攻击者”也会因夫妻差异产生焦虑,但是他们认为这种焦虑和其他一些不好的东西都是别人造成的。
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感到沮丧和挫折。
他们认为夫妻关系中的另外一方造成了其挫折感。他们常常恬不知耻地说:“要是你更好一点儿(或更体贴一点儿、更善解人意一点儿、更关心一点儿等),我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婚姻关系中的“攻击者”往往把另外一方看成是麻烦和障碍,不惜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改变对方。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攻击者”,那么这个家庭必然冲突不断。他们总是一方开始“攻击”,另外一方进行“反击”,如此往复循环、持久不绝。
他们都想在所有方面占上风,或者至少与对方平起平坐。
无论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即使简单到去看什么电影),除非一方认同另外一方的观点,否则必有一方感到十分失望。
这样一来,夫妻双方都要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让对方听话和认输上。
陷入“家庭权力争夺战”的夫妻常常会想:“在我做出改变之前,你首先要改变。”
于是,他们陷入了相互敌视的怪圈,即每个人的“不良行为”都被看作是由另一方的“不良行为”引起的。
例如,丈夫对妻子说:“如果不是你整天唠叨,我才不会喝那么多酒。”
然而妻子说:“如果不是你喝那么多酒,我才不会整天唠叨。”这样一来,总要有人首先停下来,才能终止这种恶性循环。
家庭关系中的“攻击者”身上常常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大多缺乏自信。
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夫妻双方都觉得自己不够好。
每个人都想让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从而让自己的自我感觉更好一些。
当然,受到攻击的一方不会心甘情愿做出改变,于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失败的。
首先夫妻对各自的价值观建立自信,消除对各自价值观的焦虑和恐慌。
认识到没有必要强迫对方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彼此只不过是不同罢了,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问题。一旦接受了对方的差异,就开始变得更善于妥协和协商了。
例如,他们开车出去时,会轮流决定听哪个电台,而不是相互争夺和指责。
他们不再相互进行无谓的人身攻击,因而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彼此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