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
第624期――你有知识吗?
解读的是《知识的错觉》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原版或者是电子版,但是,通过他的解读,我知道了二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知识≠信息,知识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以为大脑就是储存知识的,实际上那些只是信息。而且,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记下来的东西会成为了一个信息孤岛,很容易就被遗忘。比如李白是唐朝大诗人,现在给你纸笔,写下三首以上的都算英才。比如手机首屏,一天要看无数遍,现在给你纸笔,写下你的app名称和画出位置。想必,你会说一句,“你是最强大脑来选人的?”现实就是我们能记住的信息也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我们的大脑到底记住了什么?不是信息,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知识错觉?那是因为,我们从来不以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信息储备来衡量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是以对信息关系网,也就是自己掌握多大的通讯簿来衡量自己的知识水平。
大脑不喜欢被当成仓库,更想要成为物流中心的监控室。(了解信息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跟谁有关系,互相有什么关系?)
大脑也不愿被当成一本书,更想成为通讯簿。(找什么?到哪儿找?)
上下班天天经过的那条路,你走过无数遍,非常熟悉。如果,现在让你画出地图,按照顺序写出每家商铺的名字,你也会发懵。但是,回到上班的情景里,只要一走到一处,你会知道下一处是什么。
所以,知识不是信息,是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一条信息,调用另一条信息。
二、知识共同体:拥有知识的感觉和据此行动的努力。
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共同体”,一旦切断我们和知识共同体的联系,我们就会一秒变傻瓜。
考试之前,我们肯定会拼命看书做题查资料。等到考试铃声响起,老师要求你把书和辅导书交到讲台。一刹那,脑子里会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记得了,甚至会有一点恐慌。直到试卷发下来,你看到考试题目,仿佛回到平日做练习题的情景。你掌握的知识,被题目激活,也就是我们说的信息和信息之间的联系又被建立起来。接下来,就可以顺利的完成考试了。
断开,我们就是知识孤儿;而连接,我们才能还原成我们原本认识的自己。
关于知识的几点推论(三条)
一、积累知识的最主要方式
不是去搜集和记忆信息,而是编制好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二、有没有高级的认知能力
知道什么不重要,搞懂不知道的事情的方式才重要!(这句话我读了三遍才搞清楚断句在哪里)
三、知识水准
不是考试成绩或论文著作;而是生存在什么样的知识共同体里面。
以下为闲谈:
结合,我考试的经历(都不敢说是经验),哼哧哼哧学了一年,千里迢迢高铁旅馆考注册,考完都不能正确估分。原因就是学习深度不够,信息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看再多的书和复习资料,最终都要到考场里,还原成真题的模式和深度。打一万遍第一关,也到不了终点。
以建筑高度,判断出建筑分类(民建--公共建筑、住宅;工业),判断允许建造层数,判断疏散距离、疏散宽度、判断安全出口个数,判断喷头选用参数。。。
以生产物质,判断火灾危险类别(甲乙丙丁戊),判断厂仓允许建造层数,判断厂仓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判断泄压面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先知啊!
池恩琛 2018年11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