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上海的朋友,因五一假之际提前来本地举办元式催眠术课程培训。我对所有的培训不会参与,无论他们的理论多么吸引人。我认为那是一种现场的气氛效应,本质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很久未见,朋友说正好现在他离我不远,于是他来学院书馆,我们小坐了会,中午又去了学生灶吃了午饭。
他问我下午有没有时间,体验一下元式催眠。我说下午上班,没时间的,要不中午还有一点时间,我们现在就去体验吧,你这么诚心邀请。
说走就走,我们出了校门打的很快到了他的临时培训基地。
其实我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催眠术,它是怎样的一套流程。他们说,催眠术和心理学是有联系的。他还说,现在国家对心理咨询师已经放开,没有那么严格了。
我倒是对心理咨询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证书还是中科院发的证书,都是一种有证无技能的形式考核。
实际上真正的技术操作,能够真正运用心理学进行疗愈的技术人员在全国并不多。
原因是培训机构的繁多,国家还没有完全对心理学界定,论定是一种怎样的含金量技术。
心理学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难以界定和划分的学科。在西方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受西方影响,中国的大学也有心理学学科。虽然学科划分出来了,但在实际运用中,心理学仍是边缘学科。目前最能反映心理学实际效应的是“心理安慰”。对一些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带来的心理危机,不管是你有没有心理咨询证书,只要上过心理学的学生,都可以去做类似的公益活动。
只靠获得考试的证书及一些培训就能够发挥出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那是无法界定和没有标准答案的,而其实际取得的作用和效应,大多也是自圆其说。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中医学里就有中医心理学。但是国人就是要学西方,单独劈开一个学科“务虚”来搞“心理学”,而忽视了人体的全息性、整体性,身,心,神的统一性,人是万物之灵,人是一个小宇宙。
当我配合朋友做了一次催眠体验,我不能完全否定,不能给朋友一种泼凉水的心理,谈论想象的效果。
但是有人相信就行,有人相信就会有市场,有人相信就可以传播搞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就像现在开众多的养生馆,但能真正治疗疾病的医官并不多,大多都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治病;而能开医馆的老板,大多都不是中医大夫,中医大夫大多还没有能力去“操作”那种快捷模式的方便之门。
对于催眠术来说,每个人的体感不同,对于催眠的感受会有不同的结论。而我是一个控他型的性格,是很难完全达到相信的,没有完全如他们说的那种明显体感的体验效果。但这种体验给我的一个思考是:他们的这套催眠术简单易学,什么阶层的人都可以学,都可以达到快速地传播。
体验治疗的效果到底能治愈多少心理疾病患者、抑郁症患者,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催眠师却很多。高昂的学费,诱人的催眠师会员。这就是现代节奏,人们的紧张心理和盲从心理,反而给“心理学催眠术”有了一席之地的发展平台。
当然,我不是负了朋友的好意。我还是要祝福他将事业发展壮大,毕竟他是某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能从事这样一个对他来说是站在朝阳事业的风口起点上,不能说不重要。尤其在疫情后时代,作为一个创业者面对无法预知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变化,一个人打拼,何其艰难。他走向成功,这也是我由衷祝福的心愿。
至于如上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应该属于当下时代的“虚幻模式”,人们正走向了这一”“虚幻模式”的认知,也是符合疫情后时代社会心理的发展模式,在此不必深究。
只是希望中国应该有真正的属于中国式的心理学研究,它应该是全息医学的起点,它应该是属于中医范畴的新学科——中医心理学。只有从生命整体观,生命全息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心神学说,脑科学说统一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中医心理学:人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才能得到更好的辅助治疗。未来人们的心理疾病,不应该由培训机构,比如人社部、中科院颁发证书来形成一批批形式心理咨询师误导人们,而由科学的中医学来界定这一学科的临床运用——“中医心理学”才是时代应有的发展前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