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裸猿(1)

笔记:裸猿(1)

作者: 职场黄老邪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9:22 被阅读0次

    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裸猿的起源。

    作者提出为避免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将人类和其近亲动物比较。人类与大猩猩在很多解剖特征上,有着巨大的差别。腿长,胳膊端,脚特别,皮肤几乎裸露。可以把人类命名成“裸猿”的新物种。

    把人类和其他动物比较,哺乳动物大多数不裸露,因为其需要保持恒温,皮毛用来隔热。即使特殊的有裸露部位的哺乳动物,也是保留一部分皮毛的。少数掘地和水生哺乳类动物都没毛。由此,可得到两种可能性,要么“裸猿”是掘地和水生哺乳类动物,或其进化的很特别。

    了解“猿猴”的过去,有利于分析他的现状,主要聚焦2个问题: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是如何脱离其他家族的?有几个重要时间点需要注意:

    ①8000万年之前,大型爬行动物控制,食虫类动物需要在考虑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觅食。

    ②8000万年至5000万年前,大型爬行动物时代结束,体形较小的食虫动物开始扩张。

    ③2500万年至3500万年前,现存的猴类进化成“准猿猴”,长长尾并保持杂食习性。

    ④1500万年前,气候变化使得“猿猴”居住地变小,猿猴离开丛林。

    ⑤1000万年前,裸猿有发达大脑、良好视力和灵巧双手,并形成社会组织,裸猿进化狩猎猿。

    狩猎猿(雄性裸猿)使用集体狩猎方式,其社会组织越严密,大脑变发达。雌性裸猿照顾幼猿,建立其固定“基地”。由此,狩猎猿变成定居猿,两性关系、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定居猿储藏食物、梳洗幼猿、搭建茅棚和生起篝火。由此,定居猿开始成为文化猿。

    这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生存环境的突然变化如何影响裸猿的身体和行为,并且以何种形式制约现在生活?先对比食果和食肉动物,分析它们觅食方式的区别,再考察裸猿。

    食肉动物有着一流的感觉器官,体形矫健,远离巢穴排便,简单储存食物,分享食物;食果动物的视觉优于嗅觉,发达的味觉,灵长目动物体形适合攀爬,整天进食,不处理粪便,群体组织严密,相互竞争和相互争夺,比较懒惰。

    考察裸猿,其感觉器官不适合地面生活,脑力大大增强,大脑发育滞后生殖发育,儿童期从别人出习得技能,少时多餐的摄食行为,往返固定巢穴,善于辨别方向,固定地点排便,个体活动增加,形成互助合作,形成对偶关系。

    裸猿毛发脱落发生的原因有几个观点:①是增加生存的进化反应;②避免被细菌感染;③是频繁潜入水中觅食导致的退化;④社会原因,是社交识别的一种方式;⑤性信号的延伸;⑥为了适应高温环境。

    裸猿的社会文化进步速度快于其生物遗传进化速度,且其动物性仍十分明显。

    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裸猿(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ug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