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电影《一出好戏》,说实话,对于这种考验人性的电影,我确实没有什么兴致,不过好歹耐着性子看完了,始终不明白电影里面的人性是什么,或者说这是一部非常失败的人性电影,因为在我看来,电影里还没有出现“易子而食”,或者“物色交易”,甚至是“死亡”的场景。唯一算得上考验人性的,只是最后的表弟不愿意放弃现在的生活而选择欺瞒大家,但是这只能说是自私。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更加倾向于另外一种说法,“人之初,性本恶”。这句话或许更加符合人的一个发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几天邻居家的几个小孩子,围着臭水沟吵吵闹闹的,出于好奇,我便去看了下,原来几个小孩子正在“围攻”一只癞蛤蟆,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和伙伴满田野找癞蛤蟆的情景,找到了,当然就是夺取它的性命。
然而你要说和癞蛤蟆有什么仇?大抵是没有的,纯属为了乐趣,但是这乐趣,却是让它者付出生命的代价。孩童尚且如此,作为成人更加不堪,如果说孩子的善与恶,只是因为眼睛看到的不同而呈现的善恶,那么成人的不同的善恶则包含了太多。

但是,俩者大抵是一类的,孩童觉得蛤蟆丑,十分厌恶,觉得兔子漂亮,非常喜欢。成人虽然有了思考,有了理智,心里知道癞蛤蟆的益处远比兔子还多,但是仍旧讨厌癞蛤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网络上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发表一篇帖子,读者哪怕明知道这文章说的在理,但是内心的险恶依旧会让读者作出谩骂,诋毁的勾当,只因为内心利我主义的大行其道。
拿热门的补课问题来说,补课,谁之过?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孩子的错,都是家长的错,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错却算到了老师的身上?有人说“老师上课不讲重点,留着下课补课呢”,其实要我来说,这是一种贱,既然明知道老师上课不好,或者说老师上课不符合孩子的思维方式,那么家长何必有犯贱去找这名“故意不讲重点的老师呢”?故而,真相只能是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的笨和懒,而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蠢与惰,因此总得有人出来背锅,总得有人把懦弱者,无能者的阴暗统统接受,明知道真正的原因,但是却不承认,这也是人性的一种恶。
人性本恶,善恶无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