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讲:鲲化鹏的三个问题

第一讲:鲲化鹏的三个问题

作者: 非常小道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00:55 被阅读0次

            今天聊庄子《逍遥游》的第一个故事,鲲化鹏。在这个故事里,核心是“逍遥”二字。

            为此,庄子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第二个问题:只有大鹏能得到逍遥吗?第三个问题:逍遥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达到逍遥?

            首先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鲲化鹏的故事,目的是要告诉我们:要经历一个境界上的提升,才能达到逍遥。

            我们看这个提升过程:“北冥有鱼”,首先要有鱼,鱼可以理解为动机,你连这个动机都没有,怎么可能逍遥?所以,必须立下这个“逍遥自在”的志向。有了动机以后,就需要各种磨炼。“化而为鸟”的这个过程,可不是像文中那么简单的一笔带过,肯定会经历心性上的各种考验。那是不是必须要经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才行呢?也未必。有的人需要渐修,量变到质变,经过事上磨、修,慢慢找到感觉,而一旦找到了感觉,就不容易退转了;有的人直接当下见道,立得逍遥。但你得了逍遥还不行,这一篇的题目就叫《逍遥游》,得了逍遥还要游。什么是游?庄子在《人间世》里所讲的“乘物以游心”:你要以这颗逍遥之心,去游于无穷之事;你要以无穷之事,来打磨这颗逍遥之心,这是不二的。没有无穷之事的磨炼,哪能得到逍遥自在之心?没有烦恼,你的菩提也生不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人生就悠哉悠哉、逍遥自在了。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只有大鹏能得到逍遥吗?

            庄子给我们举了蜩、学鸠、斥鷃这些远远比不上大鹏的动物。蜩是蝉,学鸠和斥鷃是小麻雀之类的。他们能得到逍遥吗?先说结论:所有人都可以得逍遥,哪里会只是大鹏鸟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不能一概而论。你是大鹏,你就到九万里高空去,因为你有大因缘、大造化,你要“绝云气、负青天”。而你之所以有这样的因缘,不光是自己的努力,还有很多外在的帮助。所以,当你到达了九万里的高空,有了大成就之后,你也要把这种光明自在回向给众生,要像佛菩萨一样,帮助那些还陷在烦恼麻烦中的众生。如果你是蜩、学鸠、斥鷃,那你就在自己能力半径范围内逍遥,当个自了汉,这样也可以,至少能修身齐家。佛教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换成庄子的话,就是:一切生物皆可自得逍遥。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逍遥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庄子提出了一个观点:小知不及大知。什么是小知?小知不是说知识范围窄,而是说一个人好动,喜欢耍小聪明,常常自以为是、洋洋自得,小知间间嘛。好动,心就不容易安定下来,不容易有静气。喜欢耍小聪明,就是想占便宜,想捞利益,就是贪。常常自以为是、洋洋自得,就是贡高我慢。那什么是大知呢?大知没有那么多的计较和分别心思,他就算有能力有品德,也不会表现出来,没有那么多的蹦跳折腾的心思,他是安静的,是淡泊的,大知闲闲嘛。从这个方面来看,蜩、学鸠、斥鷃都还有提升空间,因为他们不闲,还在议论鹏的各种是非。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用来评论别人,而是用来观照自己、提升自己。后边的宋荣子也不能算大知,他还犹然笑之,笑那些“知效一官”之人,自以为自己比较高明,虽然他对于是非成败、吉凶荣辱已经不动心了,但他还在分辨比较之中,还在比较自己与他人之优劣。所以,还没有到达完全放下的境界。列子更高明一些,已不在乎社会上的一切,用庄子在《大宗师》里的话来说,已经外天下了,天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但他每天的活动,还是要等着风起,还是有所待,未能做到随时随地的洒脱,他没有攀社会的缘,却在攀自然的缘。也不是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秉乘天地的正道,什么是天地的正道?说天地太远,“乘天地之正”就是“乘心之正”,就是秉乘心的正道。什么是心的正道?自己一念之诚,当下一念之中清清净净。就像庄子在《应帝王》里所说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唯有自己这颗心清净了,才能生出万般妙法,才能畅游万事万物,也才能御六气之辨。什么是六气之辨?泛指外界的一切,万物都是阴阳合和而成,万事也是阴阳合和而成。用自己的一念诚心、一念清净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好事也好坏事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贫贱也好富贵也好,处之一也,也就像庄子在《养生主》里最后提到的“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那他就能真正的无待,就能真正达到逍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讲:鲲化鹏的三个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u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