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最大的灵魂拷问莫过于“双11买了什么?”“尾款付了多少钱啊?”
买买买我没有在凌晨付尾款的,甚至连定金都没有付,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今年的双11到底是个什么玩法。周围的人似乎都差不多,可能是因为年纪相仿,都早已成家生子,似乎大家都没有什么消费欲望。平时该买的就买了,也不会刻意等到双11的时候。为了一点点的优惠花太多时间,并不值得。更何况,都是必需品,该用就得用。真的能等到双11再买的,似乎就没有那么必要了。
身边也不乏鸡血的人。有一同事,算是个小姑娘吧,刚工作不久,说是尾款付了万把块。虽然并不多,但是相对于她的工资而言就算是多的了,不考虑其他的经济来源,基本上就是寅吃卯粮,顾着眼前但不一定有下顿了。而且,据她自己说,很多东西是冲动时下的单,因为不能退定金,只能硬着头皮付了尾款。本想着下了单立刻就退货,不过,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因为很多单子跳来转去,眼看着一个个单子都已经是发货的状态。据说,很多东西都是在网红的卖力直播中下的单,价格美丽,效果惊人,你绝对值得拥有,买到就是赚到,错过就是浪费加犯罪,简直令人无法抗拒。不得不说,现在的电商对于消费者的心态和心理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消费者真真的是湛清碧绿的韭菜,只有被收割的命。
每天听来听去,大部分剁手的都是年轻人,像我们这种中年人,也买,但是就像前面说的,中年人是比较克制地买,谈不上剁手。为啥呢?中年人明明更有经济实力才是。无非是有经济压力,当然也因为理智地觉得没有需求,也不会可以去制造需求。
想起另一件事情,早段时间跟HR同事去校招宣讲,我们觉得对于就业这件事,学校的老师比学生更紧张,更焦虑。让人诧异,对于我们也讨论了一番,感觉也能给双11剁手加一些注脚。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集中在1995 — 2000年间生人,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差不多是在50多岁这样一个年龄段,或多或少已经完成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家庭层面上会给予年轻成员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支持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处在独生子女的时代,基本上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起来的,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于未来、发展机会、财富等等没有特别大的压力,也就谈不上焦虑,也因此渴望和需求并不强烈;他们更崇尚自由、平等和尊重
还没有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们,暂时还没有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他们还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照顾好自己和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需求
群体消费观念的影响。现在,各种花呗,白条,信用卡之类的基于信用的消费方式已经被泛化,甚至是被滥用,原本基于还款能力授信的产品,现在对于大学生都是开放的,虽然金额不大,但足以让年轻人早早建立起冲动消费的习惯。试问,没有经过社会毒打的孩子们,谁能抵抗住没钱也能花的舒爽;至于后面怎么换,不论是拆东墙补西墙还是伸手要钱,总是能解决
以上这几条,用在刚入职的年轻人身上解释他们的剁手行为也算是能说得通,行为模式上很像,他们大多过着月光或者寅吃卯粮的生活,且对此并不什么烦忧或者焦虑。在我们看来繁琐且累人的各种薅羊毛手段对他们而言就像是生活的兴奋剂,始终让人处于亢奋的状态,甚至明知有些东西用不上,但就是想要拆快递时的爽快感。所以,我一直很觉得,双11之类的购物节其实是过度消耗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热情,亦或者是提前释放了其他时段的消费能力,并没有凭空造出多余的消费能力。无论如何,我觉得,终有耗尽的一天。
今天早上看到的消息,四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人,聊了什么内容不得而知。但,对于外界认为“蚂蚁金服就是高利贷公司”,“花呗就是变相贷款”,“网络公司截取了过多实体资本”之类的担忧,总要有所回应的,这不,同时还出台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存点钱生活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琐碎但重要,无论如何,多少得有一些积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