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
见:
1.诊断要点
1)新生儿鹅口疮,症状明显,涂片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
2)成人多见于体弱多病,口腔黏膜出血,可见假膜或白斑,有口干烧灼感,涂片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
分型:
①急性假膜型(鹅口疮,多见新生儿);
②急性红斑型(抗生素口炎);
③慢性增厚型;
④慢性红斑型(义齿性口炎)。
2.鉴别诊断
白喉:假膜为灰白色,多局限于咽部,全身中毒症状重,可见白喉杆菌。
3.治疗
1)消除致病因素;
2)局部治疗:2~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氯己定涂擦。
3)全身治疗:口服抗真菌药(酮康唑,氟康唑)。
4)提高免疫力或手术治疗。
感:
25%~50%的健康人口腔、阴道、消化道可带有念珠菌,但不发病;而非致病性念珠菌,在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口腔念珠菌病致病性的,故有人称念珠状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幼儿雪口病、托牙性口炎、口角炎、念珠菌性白斑病和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均在50%以上。
思:
念珠菌毒性的强弱,取决于毒性物质的代谢产物。在消化道或阴道内寄生的酵母型念珠菌并无致病性,而当它发育为菌丝型时,才有致病性。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有较强的粘附性。
行:
人类血清中含有一种抗真菌的成分(血清因子),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6~12个月的婴儿可达到成人水平。故半岁前,特别是未满月的婴儿,最易罹患口腔黏膜念珠菌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