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平“语”近人——领悟文化自信中的为民情怀

平“语”近人——领悟文化自信中的为民情怀

作者: 阿诺伊凡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2:19 被阅读170次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镜像,记录历史、承载思想、彰显文化、抒发情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密切关联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一面镜子,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他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广大群众,尤其是党员干部,应该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解我们的党史,国史,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好、更多、更大的贡献。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抑或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倾心地交谈,经常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而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思想流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郑板桥的诗句,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深怀爱民之情,关心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疾苦才是为官从政之本,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把广大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始终对广大人民群充满了真情挚爱。

        政之所兴在于顺民心,政之所废在于逆民心。

        在谈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而民心的走向在于官员的作为。一夫得琴,千室鸣弦。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造福人民做为最大的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百姓为心,与人民心连心,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历民之事,豪末必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人民群众在哪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工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夫得琴,千室鸣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怎样来适应这个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前,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重要的论述,“精准扶贫”这个概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的时候,首次正式提出来的。他在十八洞村还提出,十八洞村的扶贫,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要为人民谋幸福,多做利民之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到2020年,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完成这样一个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 平“语”近人——领悟文化自信中的为民情怀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语言是心灵的镜像,记录历史、承载思想、彰显文化、抒发情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

  • 从《平“语”近人》领悟“平易近人”

    时隔三年,《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央视火热开播,节目组匠心巨制,选材新颖通过从习总...

  • 平语近人

    1.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 2.司马光的故事:青核桃故事,小孩不能撒谎,做一个诚实的人,发自内心的。至诚之...

  • 平语近人

    1、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两任知县,为官清廉。 东汉太守,刘宠,一钱太守 利...

  • 平语近人

  • 平语近人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袁枚 学习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目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是一点一滴积累...

  • 平语近人

    01 以人民为中心 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2、政之所兴在...

  • 平语近人

    【“平语”近人】久久为功篇 久久为功篇 细微之处见精神,久久为功成大业。从“精准扶贫”到“改革开放”再到城市管理,...

  • 平语近人 - 草稿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蓄电池理论” 梁家河办扫盲班。祭孔“独学而无友,孤陋寡闻。”...

  • 2018-11-07

    【西江月 • 平语近人】 昨夜池塘风骤,今朝万亿横财。 神州自古有奇才,平语近人出彩。 任尔疯狂宇宙,谁能撼动独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语”近人——领悟文化自信中的为民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b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