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早上放肆地睡到了十一点。睁开眼的常规操作仍然是拿起手机,习惯性地刷一圈朋友动态。睡眼朦胧中,满屏幕都是“天堂”、“病痛”、“蒋书东”....,组织一下语言才惊觉:蒋书东老师去世了。发自内心的遗憾和感叹,每每想起,眼泪都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遗憾的是,再也没有机会看一眼吾师,再也没有机会听他一堂生动有趣的解剖课,再也没有机会听他幽默的玩笑;感叹时间竟是如此珍贵,45分钟的课上到80分钟只为在有生之年把胸中学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从听到他生病的消息到去世也不过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眼看着照片里的蒋老师,从大腹便便、气宇轩昂变成了一个只剩皮肤包裹的瘦弱身躯,脂肪难道就那么可恨吗?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转专业到动物医学,才有幸认识这位让我为之钦佩的好老师。我们都知道他工作非常忙,身兼数职就意味着在外要负起行业责任,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兽医要挽救小动物的生命,更是作为行业的领路人,一个风向标。在学校兼职教课,意味着要肩负起培养行业人才的责任,让学生看到努力学习和工作可以走向什么样的平台和高度。他尽可能地把每一节课都讲地生动有趣,除却课堂知识,还喜欢在实验课上跟学生闲聊对未来的规划。可能多说上几句话,就能在我们心中多提供一点认可和可能性。
印象中解剖课的照片我曾保存在手机里,找了很久之前的照片,略感失落。脑海里最深刻的画面是,蒋老师在动科院院前的空地上讲解剖课。从刚开始的骨头混合模型,到后来的活体动物解剖,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学生把蒋老师紧紧地包围住,后面的同学站地尽可能高,脖子尽可能伸长,前面的同学照顾后面的同学尽可能地坚持保持下蹲弯腰的姿势。老师讲课,幽默诙谐,印象中的他始终保持微笑,说话速度不紧不慢,目光所及每一位同学,拿着骨头指着关节问大家名称和功能,回答上来会被温和地夸奖不错,回答不上来会被笑着打趣似的责备一下,惹大家发笑。每一次的解剖课我们都非常活跃和认真,大家的合作也非常完美,那种上课的氛围真的让人怀念不已,可能此生再不会有了!
毕业之前在院子里偶遇方老师,她拿着书准备去看望蒋老师。方老师说,蒋老师情绪低落,久久不能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希望蒋老师能振作起来,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那是我刚得知蒋老师生病的消息。听说他之前在上海做了手术,那之后还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蒋老师出席一些活动,发一些生活图片,本以为蒋老师恢复地很好,却在没多久就听到他生病去世的噩耗。我竟然在最近还给他发微信请求他的帮忙,毫不知情的自己简直愚蠢极了。挺后悔的,我没有送去关心,却只想着向他索取资源。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八十分钟的课让我深彻思索我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该怎样利用自己的时间。如果生命还剩下一点时间,我该怎样选择?人生如此短暂,说不定就消逝于某个未知的时刻,所谓名利何可以值得执着于此,为什么不选择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本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我可以选择做世界的英雄,也可以选择只做自己的英雄。真真假假,长大至此,渐渐明晰的道理是辩证,没有绝对的对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稳中求变才是长久之道。唯一不变的原则应该是,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让自己更完整,让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更快乐。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经营自己的人际圈,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看见自己还可以创造不一样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