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同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段话前面还有几句: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覌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段话概括了修持成佛的全过程,最后论证的是“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说了两个重要的法门,一是要先发菩提心,二是要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个人理解的字面意思:开始修“闻”这个法门的时候,常会遇到“出流”的干扰,心往外驰,必须以定力来排除干扰,入流时就忘却了外面的声尘,听不到外面的杂音了。我想这是第一层境界即“所入既寂”(进入一种静境,听不到外面的尘音,只关照自性)。
继续修,就会到第二层境界,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去静相和静结的过程。修持者不能在此境界踏步不前,对动尘生厌离心。贪爱静境,难于舍弃,便会在此中徘徊一生。要认识到“动”是尘,“静”也是尘。这是第二个境界。
继续修持,“如此渐增,闻所闻尽”,就是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界渐增,继续修下去,能闻之根,随所闻之尘的消失而一同消失。这是第三重境界,我想修到这里,很不简单了已经。
第四重是解觉结,“近闻不住,觉所觉空”,第三重将能闻和所闻都消尽了,但还有觉知的觉,所以要继续修行,去掉能觉和所觉。只有修出无所住心来,才能达到这一步。
第五重,“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继续修行,把能空和所空都除尽,才能解空结(修行人都喜静和爱空,初修时静和空是目标,但不破,则障碍修行)。空觉极圆,是承接觉所觉空的,眼前都空了,怎么办?要去探究,在深定中去证得圆融。这个“极”,我想应该是极点,最边上的边沿,但空应该是没有边沿和极点的,继续探究下去,我想就是菩萨所说的会出现一个奇妙的结果,“空所空灭”。
第六重,“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上一步把能空和所空的灭尽了,似乎该到尽头了,但是还有一个灭字未除,灭和生是相对的,有灭才有生,还要继续修持,直到把生灭二相都消除。寂灭现前了,佛果也就有了,证得圆通了。这时,“忽然超越世出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这个耳根圆通篇跟“知止而后定,定后静,静后安,安后虑,虑后得”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听去感知这个世界,听要认真听,沉下心听,戒浮躁;听念头起,听念头灭;听真实,听实质,听本心;明了所听能听皆幻影,不纠结;浮生若梦,好好虚度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