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提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十分贴切绝妙的答案:“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
读书的成就是不知不觉中在一个人的外在上体现到气质与言谈举止,同时在内在修身养性、丰富知识,让你在碰到所需要的知识时能够条件反射的运用出来。这大概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取也要加快节奏,照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单是社会发展的速度,也在于现在大部分的知识付费、自媒体贩卖焦虑所致。
读书可以获取非碎片化的知识,在某个知识面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像快速获得一本书中的精要,或是把一本很难啃、你根本不懂的领域的书读明白那就很难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你可能去搜各种书评,但每个人的观点又大相径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与痛点我选择了听书、讲书——樊登读书
最开始发现这个软件也是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就下载了看了一下,首先吸引我的是樊登读书打出的口号:樊登读书的使命是帮助中国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我们帮助没有时间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和读书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书的精华内容。这正符合我这焦虑又生活在快节奏的帝都的996的中年人。
好奇的我又搜了一下它为什么叫樊登读书,原来它的创始人叫樊登,曾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早期樊登读书时以读书会的形式建立起来,在各个地方建立读书分享会的讲座,之后搬到线上来作为一个知识付费类的app。
与得到不同,整个app的内容都由樊登一个人来讲解,并且除了音频外还配有视频。每本书对应一个大约50分钟的音频和视频。388一年的vip可以畅听往期200本和未来50本讲书,这个价格相对于其他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可谓良心价格。
新用户7天免费试听的运营策略更是提高转化的有利手段,本身的定位本身就很吸引现代社会中焦虑的而又渴望快速获得知识的年轻人,优质而又精心录制的视频更是把试听者带入状态,给予用户一个符合预期的内容。运营推广渠道也紧跟潮流,大多都以个人ip展现在抖音、快手或是微博上,神似于罗振宇之于得到的宣传方式。之前听过樊登讲自己写的一本书叫做《低风险创业》,这本书完全是在讲它在创立樊登读书的整个思维模式和过程。以讲师、线下读书会的形式创立起樊登的读书会,建立属于自己的流量后盾,打造个人ip,树立口碑。然和把自己在讲课时候的视频在短视频媒体时代,发到各个短视频平台扩大自己流量于粉丝,当万事已经具备,线下模式于流程跑通了之后,再转移到线上扎根互联网。整个过程就传统的创业方式来说所谓低风险、低成本。
回过头来看看这款软件,整个app的功能模块很简单,并不像喜马拉雅那样丰富。分别有读书、发现和我的三个模块。
读书模块主要为内容信息流,以图书封面的形式展示各种书籍,基于书的类别分为5大类。从每本书的播放量来看,几乎都超过个百万千万。可想樊登读书这种“快”的模式在知识付费领域还是得到了部分好学者的认可。
第二个模块,“发现”模块我觉得也是这款软件的一个亮点,大多数知识付费类的软件的留存问题一直是他们产品经理和运营头疼的问题,虽然这类软件不属于一个低频的应用,留存的好坏还不单单在于产品方面,一个人能坚持读书、持续学习是个很难的问题,所以在发现模块,樊登读书设置了看点视频、每日一词这类碎片化、轻知识的功能。以互动性和碎片化的知识来抢占用户的放松时间,从而来提升留存。
我的模块主要是它的一个会员体系、推荐邀请和积分体系。樊登读书的会员简单暴力,不同于其他付费app一样,拥有不同的会员体系和不同的权益,就是388一年,可以听所有的书,然后还告诉你我一直再出新书。
这个低风险创业的产品,在会员付费上也是薄利多销,并且一买就是一年,没有月付和季付,实现了快速建立起现金流的模式。
再有一个就是积分体系,规则对用户来说简单易懂,读书、邀请等行为可以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我的积分商城兑换奖品。另外与其他靠邀请拉新的软件不同的是,邀请好友注册没有奖励,用它的原话说是:分享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只有你邀请的注册并成为会员后,你才有奖励。在拉新的成本上可谓也是低风险低成本,既然邀请无奖励一方面省了物质成本,也不用为了怕羊毛党刷奖励而开发防刷系统。再开源节流上下了不少功夫。
是什么样的自信让樊登能在节约了大量拉新成本的情况下去鼓励大家分享宣传呢?我认为就是他精心又细致录下的每期内容。
不管是从喜马拉雅到豆瓣再到懒人听书,在读书或是听书时代,人们最本质的诉求或者目标就是要仔细听完或读完一本书,并且从中能获得一些道理或了解书的中心思想。而樊登读书以个人的阅历、读书的经验,把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转化为一个50分钟的课堂,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来讲一本书。
在选择读哪一本书方面,从小课本上冰心老师的: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这句话教育了我们80、90后,从焦虑的年轻人不知道读什么好书的时候,樊登就已经先帮你做出了选择。
在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读书本是个修身养性的事情,学习某一本书上的某些技能也是需要时间来沉淀下来的,他讲的书和观点就一定是对的吗?
在某一专业领域来说以这种方式获取知识的细节与深度上肯定不能与自己认真读完一本书相比,读书确实是个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与沉淀的漫长过程,听书只能从宏观层面来对一本书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所理解。就算是读书之后,也需要从实践中把技能习得。所以对于它的利与弊都是需要在不同的背景下所考虑的,也是要从不同需求的情况下所考虑的。它面向的是大多渴望快速获取知识、提升自己认知的在社会上奋斗的年轻人。而在专业领域或是特殊需求背景与专业技能提升上,樊登读书的作用可能并不大。所以樊登在选材上也是有考究的。获取知识与学习的渠道没有对于错,根据自身需求去选择才是王道。其实读书的目的很简单,笛卡尔在他的著名哲学论著《谈谈方法》中写到:
“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
曾经在一篇文章立看过一段话说,当今时代是个好时代,从没有一个时代要像现在这样,人们需要无时无刻的去学习。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不得不抓紧脚步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不能被焦虑冲昏了头脑,反而会让努力事倍功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