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里、一些公众号都在转发一篇文章《扔掉90%家中物,高富帅却成了人生大赢家》,文章中的外国人约书亚·贝克尔在努力拼搏奋斗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物质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幸福,内心并不快乐,自己最亲近的人都离他而去——母亲病逝,妻子忍受不了他追逐物欲也离开了他。最后他反省自己,觉得自己成为人生的输家是因为太过追求物质的结果,于是“断舍离”,把家里用不着的物件出售或是捐献,只留下生活中必须的288件物品,把7位数薪水的工作也辞掉了,从此过着悠闲的生活——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拾起了儿时的作家梦。最后跟发小瑞恩做了一个极简生活网站,一举成名。
我看完之后,心里很感慨,确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太过执着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以致忽略了很多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等等,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的东西。等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物质后,才发现在一路追逐财富的路上,我们失去得更多。
只是,后来我慢慢静心思考后,才发现这样的极简生活并不适合每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过这样的极简生活。试想,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财富自由的时候,难道,我们扔掉那些不需要的物件,就能过自己随心所欲的生活吗?我们不去追逐财富,就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吗?我看未必。
大家看好了,约书亚·贝克尔是在实现了财富自由后才能过那么悠闲的生活。如果他在大学一毕业,工资刚够自己开销的时候,他会有心情约朋友喝下午茶?会有资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自己的车,没有多余的钱,连去郊游都成问题,还有闲情逸致旅游?
没有钱,怎么娶到美丽的妻子?怎么抚养孩子?怎么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仅仅有爱,就够吗?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这个辅导班,参加那个昂贵的夏令营,难道,自己和孩子和妻子不感到酸涩?自己内心不会燃起雄心壮志,要给自己家人更好的生活?给自己孩子更好的教育?如果这个时候说要过极简生活,那可能是痴人说梦罢。
说到孩子的教育。有的人说贫困家庭也会教育出出色的孩子,前不久代表华人在哈佛演讲的何江,不是就从山沟沟里走上了哈佛的殿堂吗?米歇尔·奥巴马不也是来自贫困家庭?可是,这样的例子又有多少呢?而且,其中的艰辛又岂是外人能体会到的?再者,这不也是一路拼搏得来的?而那些家庭背景好的孩子,自小就享受优质的教育,成功来得容易得多。当然,也不乏有纨绔子弟。但,这也是少数。
没有钱,怎么孝顺父母?当父母躺在医院需要高昂的医疗费时,你分分秒秒的陪伴能抵消费用吗?当父母想出去看看世界的时候,你连俩老的生活费都付不出,还谈什么孝顺?我认为,孝顺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陪伴,也需要物质上的保障。
所以,过极简生活,那是有一定条件的,是自己一路拼搏到有能力才能实现。因为极简生活不是简陋,而是更有品质的生活。
追逐物质财富,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如果没有了这个欲望,可能还在原始社会呢。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人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也能生活,他在湖边小木屋就这样生活了两年多,自己盖的小木屋,自己种菜,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很清静。我以前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的,但是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人人都是这样的观点,社会怎么进步?人人都失去了追求更好的享受,失去了追逐更多的物质财富的动力,怎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呢?历史不就停滞不前了吗?看看我们现在享受到的高科技,不都是在人的欲望下发明出来的吗?
所以,追求物质财富,追求享受是符合历史发展的。只是,不要过于执着就好。在追逐的过程中,也要留出时间享受精神上的东西,陪伴家人,会会朋友,或是来一场禅修,为生活添点料,才不会被物欲所束缚,而是让财富为我所用。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必随大流,今天这个说这种生活方式好,就一头栽进去。明天听到那种生活方式好,又扭头冲进去。我们要做的是,遵从我们自己的内心,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