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展开了一场战国史上最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历时近4年,两国都调动了可能调动的全部军事力量和粮草物资。孤注一掷,全力一战。在最关键的僵持时刻,秦国剑走偏锋,离间赵国,调开廉颇,并暗中换帅,一举占据有利地位。白起将稚嫩的赵括调虎离山,诱其出战,乘机将其分割包围,断其粮道和援兵……。赵军突围未果,遭遇惨败,主帅战死,四十万人投降后被秦军设计坑杀。秦军也遭受重创,伤亡近20万,此战双方总计伤亡人数达到60余万,可谓惨烈。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中再没有一支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力量。秦国东进的路上一马平川,六国的覆亡已无可避免,秦国的一统天下势在必行。所以说,长平之战是决定战国历史走向最关键的战役。
但这场关乎东方六国命运的战争,却一直只有赵国在苦苦支撑,其他国家都在作壁上观,不出一兵一粮,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呢?在那片变化莫测、波谲云诡的天空下,决定大国命运的,是武力还是阴谋?是韬略还是道义?扑朔迷离的烟云中,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斗争,覆盖了多少未曾面世的权谋,模糊了多少渐行渐远的身影……。
一 长平对峙
长平之战的原因已经家喻户晓,在此不加赘述。但这场战争赵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
赵孝成王在得到上党这个天上掉下的巨大馅饼时,在欣喜若狂时丝毫没有看到它背后的巨大危机。除了大大封赏上党郡的官吏百姓,拉拢和安定人心外,他忘记了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派出精兵驻守上党,构筑防线,做好迎接秦军冲击的准备。
他没有向上党派出一兵一卒,他可能真的以为上党是天赐给赵国的礼物,完全忽略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秦国会忍气吞声、善罢甘休吗?他甚至完全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而吃到嘴边的肉被人占去的秦国,已经对赵国恨之入骨。一个在咬牙切齿、蓄意准备,时机到来就会给予对手致命一击;一个却沉浸在渔翁得利的喜悦中,没有任何准备。这场战争,还没开始就决定了它的走势。
两年后,准备充分的秦军果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攻击,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战略要地上党,向赵境进逼。直到此时,没有任何准备的赵国才以廉颇为帅,组织起大军仓皇应战。
面对准备充分,锋芒正盛,且人数占优的60万秦军,威名赫赫的常胜将军廉颇也没有太多办法。因为仓促应战,没有坚固的防线和地利之优,几次和秦军的交锋都惨遭失败。廉颇只能且战且退,直至退到丹河以东才止住颓势。这里有赵国耗数年之力修筑的石长城,依山傍河、延绵百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赵军在廉颇的命令下又进行了修补加固,成了横亘在秦军面前不可逾越的巨大障碍,秦军的进攻由此止步。两军开始了漫长的对峙。这一僵持,就是三个月。
廉颇知道,秦军锋芒正盛,无可抵挡,且秦军远道而来, 必求速战。如果僵持,对秦军更为不利,待秦军兵疲粮尽,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赵国,到时抓住机会,就能反败为胜。
在秦赵漫长的僵持中,其他的国家又在干什么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