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4-03学习项目如何支持企业战略落地?

2020-04-03学习项目如何支持企业战略落地?

作者: Cain凯恩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23:43 被阅读0次

    如果问企业老板最纠结的事情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最纠结的,莫过于战略落地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好的创意就是无法落地,为什么三番五次、大会小会的强调就是无人回应?为什么看起来大家为了战略拼尽全力可结果仍旧是背道而驰? 

    针对“战略落地”难题,任正非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这句话虽然是任正非最早讲的,但这种做法其实早就有了,战争年代,在共产党的部队里一直就有这样的传统。

    《中国震撼世界》一书的作者贝尔登,曾在解放区生活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他观察到解放军每次作战前,都有一个战前动员的环节,会给大家讲清楚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准备怎么打,敌人的特点是什么等等。

    如此的战前动员会,其结果是让士兵知道将军们应该知道的东西。这样做不是没有坏处,有可能一个低级军官的叛变就会暴露了作战计划,但更多的是好处,一是部队一旦失去与上级的联系,仍能将作战意图贯彻到底,二是即便部队被彻底打散了,只要遵循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的原则,很快又能凝聚起来。

    学习项目通过两个不同的PDCA解决企业战略落地过程中的布朗运动现象。 

    第一个PDCA就是戴明提出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战略落地的过程虽然比较复杂,其实也跳不出PDCA这个循环。

    一位互联网公司的总裁曾说:“从过去几年来看,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竞争对手的思路和我们一样,他们的执行力好,取得了成功。而我们却因为中基层执行力不到位,没能把战略落地。”

    问:“你说的战略是指一个思路,还是已经成为了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 

    那个总裁愣了一下说:“就是高管们一起碰出来的思路,也通过会议对所有的中层进行了强调,具体的行动策略得中层去想啊,可是大家的执行力不足,没有做出啥行动。”

    认为战略制定了就应该被执行,如果没被执行就是中基层执行力的问题,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认知,也是不少高管持有的观点。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战略本身不能被执行,只有行动计划才能被执行,战略如果未转化为可执行的语言,那么战略当然无法落地。

    所以,要把战略转变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进入到PDCA循环,才有被落地的可能性。

    如果战略变成计划了,开始了PDCA循环,是不是就可以落地了呢?未必。几乎所有管理者都知道这个PDCA,也都经常挂在嘴边。但如果我们真正反思一下,我们的PDCA做得如何?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组织在C和A,也就是“检查”和“处理”上做得不到位,管理没有形成闭环。

    张瑞敏说,管理是盯出来的。就是在告诫广大管理者,要在C和A上使劲。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吃一堑,长一智”,还有一句叫“好了伤疤,忘了痛”,你觉得人在自然状态下会选择什么?答案一定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是人性,不愿意再去揭开过去的伤疤,这也是为什么PDCA中的C和A很难做到位。

    通过持续不断地“复盘”让管理形成闭环,通过复盘反思成功和失败,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计划纠偏,对行动迭代,打一仗进一步,积小胜为大胜。

    第一个PDCA,着力于事,专注于任务,是解决问题思维,侧重于激活和使用人的左脑。但我们也知道,事情都得靠人来完成,如果人的能量不足,内生动力没被激活,那么这个PDCA发挥的价值也极其有限。所以,我们在关注事之外,我们更需要关注人,关注人的能量提升,人的内生动力的激活,也就是要关注人的右脑,这就需要推动战略落地过程中的第二个PDCA。

    第二个PDCA是“参与-梦想-承诺-氛围”。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就体现在这个PDCA中,接下来我们一一解读。

    第二个PDCA的P是Participate,也就是“参与”

    为什么参与很重要?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二战的时候,美国物资紧张,政府希望美国的妇女能向中国学习,也用动物内脏做饭。担负这个任务的专家找来200个家庭妇女,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看看怎么做最有效。第一组叫宣贯组,以专家讲解为主,第二组叫参与组,准备食材让大家动手做,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专家。两组实验做完之后,跟踪看看各有多少人开始用动物内脏做饭,结果发现宣贯组只有3%,而参与组却有32%,通过参与带来的行为改变远高于宣贯。

    团队成员一起参与,一起群策群力为达成目标贡献观点和策略,也是优于传统的“指令-服从”模式之处。

    第二个PDCA的D是Dream,也就是“梦想”

    在华为的员工大会上,任正非说:“2000年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全发霉了。”

    聪明的老板善于将组织目标变成大家的目标,但大多数管理者却并不擅长。通过引导团队一起描绘成功的画面,点燃大家的梦想,让组织目标成为团队的共同目标。

    第二个PDCA的C是Commitment,也就是“承诺”

    有位叫Ligo的女老师,有跑步的爱好,曾跑过多次“半马”,也就是半程马拉松,三个小时之内跑完21公里多,这在我们这些不常跑步的人眼里已经很了不起了吧?但在马拉松这个圈子里却被称为二等公民,因为跑半马,在准备时间、投入的资源方面和跑全马相差无几,但却只能跑人家的一半。

    Ligo一直想摘掉二等公民这个帽子,但连续两年都是说说而已,显然从半马到全马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一次,Ligo和两位朋友喝酒聊天,再次吹牛说,今年一定要完成第一次全马。这两个朋友已经是第三次听Ligo吹牛了,就对她说,做不到怎么办?

    小酒上头的Ligo冲动之下就说,今年完不成一次全马,我就剃光头。两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朋友马上怂恿她把这个承诺发了朋友圈。第二天,Ligo酒醒之后,一看微信,彻底傻眼了,500多个赞。这下不跑也不行了,500多双眼睛盯着呢。也就是在那一年,Ligo拼尽全力,押着关门的哨音,用满了全部七个小时跑完了人生的第一个全马。

    这就是过程中承诺的力量,一旦建立了团队的共同承诺,既能促进团队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更有力的协同,也能让团队成员相互监督提醒。

    第二个PDCA的A是Atmosphere,也就是“氛围”

    任正非曾对华为的干部讲,他年轻的时候在乡下养猪,养一头猪不好好吃食,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多养几头抢食吃。所以任正非认为,氛围就是生产力。

    通过在组织中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把传统意义上非常严肃死板的战略落地过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比赛,让大家一起围绕挑战性目标的达成打一场赢的游戏。

    这就是推动战略落地的第二个PDCA,如果说“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是推进任务的规则,那么“参与-梦想-承诺-氛围”PDCA则是动力。通过两个PDCA,消除了布朗运动,帮助组织实现战略落地。

    任正非在批复华为基本法提纲时说,“要在动力基础上健全约束机制,否则企业内部会形成布朗运动。”因为,有规则、无动力,企业就会死水一潭;有动力、无规则,企业就会发散成无序的布朗运动,难以形成核心能力,规则与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4-03学习项目如何支持企业战略落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ml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