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向对象的产品观(2):抽象思维

面向对象的产品观(2):抽象思维

作者: 木道人Pro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10:24 被阅读0次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大略聊了一下面向对象的产品观的产品五层面。现在我们来聊一聊构建产品五层面的第一层:抽象。

    抽象层回答了最重要的WHY的问题。

    抽象产品构建的最底层,是一切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不好抽象,就不要妄谈做出好的产品。

    抽象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我从小到大被说烂的名词:抽象思维。关于抽象思维是什么?我直接给出百度百科的解释:

    抽象思维,又称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是指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以上文字摘录于百度百科 - 抽象思维词条。

    如百度百科所说,抽象思维是一种将现实转化为人类更便于理解和传播的内容的一种转换思维。

    抽象思维的核心在于转换

    运用在产品构建过程中,抽象思维就是从发现问题转换为解决问题。

    产品经理们在刚入行的时候基本都听说过一种观点:发现问题是产品经理最底层的能力。

    实际上呢?在我看来发现问题从来不是问题,就像现在只要你有兴趣上网去随便搜索一下网民们对微信的吐槽、对所在城市的吐槽,你会发现网民们的吐槽加起来连地球一圈然后再绕道连上月球都绰绰有余。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发现问题的眼睛,缺的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我认为的产品构建的抽象思维就是将现实存在的问题转化为通过软件系统来解决的手段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将问题转换为手段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PS:这种方式仅限于转换为软件产品的手段,其他类型的手段我本人并没有实践过,请慎重使用[奸笑]

    我眼中的转换4步骤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的来说。。

    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看似非常简单,就像前文所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发现成堆的问题。所以关键不是如何去发现问题,而是如何去判断问题的价值

    问题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判断:问题的覆盖人数,问题的商业前景。

    | 覆盖人数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到底有多少人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资深吸血鬼爱好者,你想要解决随时合法合理的睡棺材的问题,我想用脚指头你也想得出来全世界有这个兴趣的人估计不会超过1000人。这个问题的覆盖人数就相当感人了。

    所以,在确定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要足够的大众化,要有足够多的人都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要有足够的刚性,不解决就吃不香睡不好。

    不然这个问题能带来的价值也不大。

    | 商业前景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任何产品的终极目标都是赚钱。一个不能赚钱的产品就是花钱做慈善,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基本不会做这件事情。

    如何去确定一个产品的商业前景呢?在这里我应用一下俞军老师给出的公式:

    商业价值 = 愿付价格 - 企业成本

    愿付价格 = (新体验 - 旧体验)- 替换成本

    这个公式其实解释的非常明白了,商业价值取决于一个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付出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又取决于你提供的新的解决方案能否替换掉已有的解决方案,并且他选择的成本要足够的低。

    最后我总结一下确定问题的两个要素:覆盖人数足够多,商业价值足够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值得深挖的好问题。

    锁定人群

    确定了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是锁定问题覆盖的目标人群。

    问题覆盖的人群是很广阔的,各个人群之间基于各自不同的特点必然会出现多个有相同特征的分群,现阶段的目标就是锁定不同的用户分群。

    关于目标分群,大拿俞军曾经说过,用户不是真实的人,用户是需求的集合体。这句话一直深以为然。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的时候,他所产生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打个比方:翠花白天是公司雷厉风行的高级白领,每天要管理十来号手下,随时经手的都是上千万的大单,这个时候她需要什么?她需要一个随时管理自己订单和手下的工具,能随时查看每天的业绩报表,查看手下今天是不是摸了鱼。而回答家里之后,她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每天要做的就是换尿布,喂吃饭,哄睡觉。这时候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她最需要哄娃神器,让娃乖乖睡觉,乖乖吃饭。

    你看同样一个人,他面对着完全不同的情景时,他的需求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锁定目标人群的时候不能很粗鲁的根据年龄,工作,收入情况等进行简单划分。而是要找到人群共有的特征,共同的行为,只要特征和行为都是一致的,那他们就是同一类人群。

    正如一句老话说的:一种动物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吃起来还是像鸭子。那么它就是鸭子。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人群的划分呢?

    这时候请出我们系列文章的主角:面向对象思想。划分人群使用的方法是面向对象最底层的特性:抽象

    概括来说就是抽象出人群中共有的特征以及行为,根据各自的特点的不同,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这个过程的目标是确定1至3个主要的类,需要三层抽象才能完成。

    首先我们要根据第一步确定的问题找到影响到的人群

    然后抽象出人群的属性,然后根据不同属性的状态将不同的人群抽象为不同的

    最后抽象出子类中共有的特点,形成基类

    这样解释实在太过于抽象,不像人话。我举个例子来说好了,就说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淘宝。

    淘宝的目标群体基本已经覆盖了全国男女老幼,这么大规模的群体必然会产生有非常多各自相同特点的群体。这些群体经过抽象之后就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如时尚达人,家庭主妇,数码先锋,球鞋专家等等,另外还有小店店主,店铺客服,天猫店掌柜等多个多个有之前分类截然不同的细分分类。这些细分分类都我都将他们统一的称为:

    而不论是是时尚达人还是家庭主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来淘宝买东西的,所以他们又可以抽象为一个更大的类:买家。而与他们截然不同的小店店主,店铺客服等又可以抽象为大类:卖家。这种囊括了多个子类共有特征的类,我称其为:基类

    这就是我所说的锁定人群的三层抽象。

    在实际抽象分析的过程中,又需要进行两种不同类型的抽象:特征抽象和行为抽象

    接下来我分别阐释一下各自的逻辑。

    || 特征抽象

    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有一句至理名言:万物皆对象。而一个对象均由两个部分组成:特征以及行为。

    所谓的特征抽象就是将人的特征抽象为简单的词汇描述。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每一个词汇都可以赋予不同的值,如性别男,年龄18等。赋予了值的对象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被精确描述的用户画像

    一个人的特征可以大致的分为四个大类: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本人所做的用户画像模板

    || 行为抽象

    与特征抽象类似,行为抽象是将人的行为抽象为抽象为简单的词汇描述。如下单,加购物车,聊天等。每一个行为词汇也都可以输入不同的值,如下单衣服,加电脑入购车等,根据输入值的不同,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用户需求

    用户行为分析模板

    特征与行为是用户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一般来说不同特征的用户都会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进行用户分析时,一定要将特征与行为结合分析。

    分析需求

    在完成了前两步的工作之后,实际上分析需求已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就像用户重选ing一样,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以及行为,可以轻松的分析出他们在实际情况中会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用户抽象的层次向上抽象共性问题,得出子类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最后根据抽象子类的问题向上抽象共性问题,得出基类会遇到的问题。

    还是举淘宝的例子。在淘宝上出现之前,一个消费者遇到的问题有什么?家庭主妇想买生活用品要去超市,数码先锋买电脑要去电脑城。如果家庭主妇既要买毛巾,又要买电脑怎么办呢?他就需要去玩超市去电脑城。这些地方不但离家远,而且有营业时间限制,必须在它的营业时间里走到商场完成购物并且在它关门之前走出来。

    他们的遇到的共性问题就是商场营业时间太短,东西品类过少,地方太远。

    经过抽象之后的需求就是:我希望可以有一个地方可以24小时营业,而且可以买到任何我能想到的商品,同时还不要我走很远。

    同样,一个贩卖东西的小店主以及店铺员工又遇到什么问题呢?需要在专门的地点租下门面,而且店面还不能全天营业,每天只能赚半天钱,同时商铺人流量和城市与地段关联极大,能服务的客户也只能是附近3公里内的人。店铺员工每天都要到专门的地方去上班,不但路途遥远,还要每天挤公交坐地铁。

    他们遇到的共性问题就是:商场离家远,不能获取太多的客户,营业时间有限制。

    经过抽象之后的需求就是:我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24小时营业,不用我每天出门走很远,最好还能带来全国各地的客人。

    最后我们将两种基类用户的需求结合一分析,就可以提炼成我们产品的最终目标:愿景

    提炼愿景

    所谓的愿景就是抽象所有基类的底层需求,并进行将它转换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样还是说淘宝,经过我前面的分析,相信读者们都已经知道他的最终愿景是什么了吧。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说出来:

    一个可以24小时营业的线上大卖场!

    愿景就是产品最终形态的简略描述。

    一个好的愿景一定要直白,简单,便于记忆与传播。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产品开发团队的 成员在短时间记住并贯彻实施。一个太长太拗口的愿景可能连提出人自己都记不住,更别提让团队成员记住并传播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抽象层的理解,这篇文章一不小心就写了几千字,但是抽象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写一本书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说明白里面所有的关节,这篇文章就当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启发一下大家的思考。

    最后,下一篇我们将一起去了解《分解的艺术》。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向对象的产品观(2):抽象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na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