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将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摸清“口袋”党员、流动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情况,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笔者认为,解决“口袋”党员问题,党组织和党员应该通力合作,一起努力,让党员身份不再深藏“口袋”。
一、积极查找,正本清源。根据中组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如何管理好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厘清人员是头等大事。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出击,挖历史、查档案、打电话、下一线、上家门,集中排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努力使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中,保持党员队伍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对于已经查明身份的“口袋”党员,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每名党员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或思想教育、或限改劝退、或自行脱党除名,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置,保证党员质量,纯洁党员队伍组。
二、主动亮身份,重回怀抱。首先,党员身份是种荣耀,只有思想进步、工作突出、品质优秀的人才能加入党组织,成为党员。从这个角度来讲,党员身份应是每名党员都倍感骄傲,倍加珍惜的,是无上光荣的。其次,党员身份是党的形象代表,党员的言行关乎党的形象与威信,党员更应以清楚的身份来践行党员标准,为党旗增光添彩。因此,“口袋”党员自己应积极联系党组织,主动亮明党员身份,踊跃参加党组织活动,增强自我认同,争做名副其实的合格党员。对于因找不到可以接收组织关系的“口袋”党员,可与临近单位的党员组成联合党支部,或将组织关系放在所属街道,重回组织怀抱。
三、加强管理,防微杜渐。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是杜绝“口袋”党员出现的关键。通过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将“口袋”党员等流动党员找到并确认身份信息后,各级党组织要及时建立流动党员数据信息库,确保今后党员信息变更后有档可查。可以通过建立党建QQ群、微信群等形式,加强和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强化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此外,方案中提到的基层党组织应组织党员采取佩戴党员徽章、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责任区等方式亮出党员身份,也是解决“口袋”党员等问题的有效办法,值得参考。
(2016.5.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