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之美(2019-03-23)
班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算好,有些新知识学习后,总是需要几天的消化才能慢慢接收。但她有个特点,就是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总是能做到“不耻下问”。有时当一个知识的讨论讲解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她会举起手来问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经常是刚刚讲过、感觉大家都已经明白的。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但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每次我还是鼓励其他同学耐心解答她的问题,并表扬她敢于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向她学习。
最近的一次数学课,她的一个问题震住了我,成为了那节数学课上颇具深度的一个问题。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需要利用这个结论推导四边形的内角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用180°×2=360°来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在大家都无异议的时候,这个女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把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用180°×4=72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啊,怎么不一样呢?”她的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把大家引入了迷茫状态,很多孩子跟着说,“是啊,怎么不一样呢?”借着学生的这种状态,我也假装疑惑的问,“是啊,怎么360°可以,720°也可以呢,究竟是多少度呢?”接下来孩子们的反映让我吃了一惊,几个孩子说下来,都没有一个能发现问题的根本,连那个大家都认为挺聪明的孩子也没贴着边。最后我给了一点提示,用弧线画出了四个三角形其中一个的三个角,再让孩子们观察,这个时候才慢慢有孩子发现,这样的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不在四边形的内角上,四个这样的角正好形成了一个周角,从720°的角中减去这个周角,正好也是360°。解决完这个问题,我趁机好好表扬了一下这个女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问之美(2019-03-23)仔细分析这个女生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在解决问题时,她认真进行了尝试,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其次,当课堂分析另外一种方法时,她认为大家说的方法和她的方法是一致的,但得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这时候在她的头脑中形成了认知冲突,再次,这个女孩不是一个趋同型认知特点的孩子,在她没有真正解惑的时候,她不随意认同别人的观点,并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学习品质。反观课堂的学习,当一个问题不具有挑战性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处于惯性状态,即“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子”时,很难打开学生探究和深度学习的阀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有一定数量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深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中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无独有偶,这节课下课后,有一位平常不爱讲话的学生,意外的追着我问了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课堂上我们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方式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确实没有涉及“为什么”的问题,当然在小学阶段无需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现阶段的知识储备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这的确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孩子是难能可贵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当前的课堂上,我们更多的还是聚焦在解决问题上。课堂学习中学生如何产生问题,如何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度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