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终将挽救沉堕的心灵!

人,终将挽救沉堕的心灵!

作者: 春天里的流浪汉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22:25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造物弄人》

今天的专业概括上,老师说到经济学的稀缺性,而文化产业正是要利用创意的思维在其中运作这种稀缺性,我在想,这个世界的自然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原始社会的人们就在不断的争夺稀缺的资源,人类的文明发展了几千年,经济学的大规模应用是不是又让人类回到了原始状态?

《论语》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亦不可行也”。

《荀子,礼论》中讲: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中国的古圣先贤早就认识到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当所有的人都来划分有限的资源,势必引发无穷的混乱和争斗,争则乱,乱则穷。

同样是对于稀缺性的认识,中国的古人发展出了“礼”,以养人之欲,平衡有限自然资源的再分配,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进而真正形成和谐社会。

而西方,却在稀缺性的认识上发展出了“经济学”,以求得物质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故意放大人之私欲,倡导人们去追求,争夺稀缺的物质。只有这样不断的竞争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财富。长此以往,虽然积累了社会中的资本,却使得人心空洞,隔膜了精神和心灵,人与人的关系也更冰冷了。

可见西方是重视“物与经济”的文化,中国是更重视“人和社会”的文化。

在经济学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作为一种经济元素而存在,其价值在于为雇佣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当有一天突然觉得身心疲惫,又不得不适应这样的体系时,只能在其中博弈,让自己变得所谓的更加高明,才能在其中生存下来。

图片来自《造物弄人》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在经济社会里更是大加标榜,可经济社会里的物质繁荣,就能使人们更有幸福感吗?被客体化了的生命的精神内在和人而为人的认识基础有在哪里?

作为进化论的鼻祖,达尔文也丝毫无力的帮助周围的人解决他们的人生问题,他在日记中写到:“假如全世界都不在相信恩典,爱和荣耀,不再相信上帝为我们安排了命运,艾玛将陷入怎样的痛苦,去承受这世界千年未有的绝望吗?”

人终将挽救沉堕的心灵,

人终将面对温热的生命。

相关文章

  • 人,终将挽救沉堕的心灵!

    今天的专业概括上,老师说到经济学的稀缺性,而文化产业正是要利用创意的思维在其中运作这种稀缺性,我在想,这个世界的自...

  • 做事

    沉则升,浮则堕

  • 梦中说梦

    人生的不完满并不可怕,人投生到有缺憾的娑婆世界也不可怕,怕的是永处迷途而不觉,永堕沉梦而不惊,怕的是在心灵中没有一...

  • 我是敬——沉堕纠结

    记:心灵像转换角度的水晶球,其实我们闭着眼睛。依旧可以感受那种光芒四溢。我们总是如此的感受。因此也就永远都看不到那...

  • 夜好,夜久

    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但若事不关己再好的鸡汤也挽救不了心灵。 给年轻人激励的话说的总是“成名要趁...

  • 所想(一)

    月色轻透窗, 提笔奋两行。 今思仍堕沉, 几时醉相回?

  • 堕人景

    是谁留下恋情的柔澈 惭月下浴光的莲塘三分 那清辉低吟的荷花和花 那藏青娇嗔着绚幻的娇 诗人用不了辞藻 画家握不住笔...

  • 2019-02-16随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籍不是用来消遣或者显摆的,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挽救或者救治人的心灵,尤其...

  • 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九十五:《金谷园》杜牧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作者...

  • 回答不了(二)

    什么事物,我们回答不了,什么人,我们回答不了,什么生活,我们回答不了.... 凡是我们回答不了的,终将使我们变得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终将挽救沉堕的心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tx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