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的讲究
在家乡,整个秋冬,家里来了客人,炖小鸡是必不可少的菜肴。
早春,家家都买一箩筐小鸡喂养。小鸡喂大了,母鸡留着下蛋,公鸡从农历七月七那天开始宰杀,一直吃到农历十月一。
据说,七月七那天杀公鸡是源于牛郎和织女相会。牛郎与织女夜间在鹊桥相会,公鸡若是不报晓,牛郎织女便能永不分开。杀公鸡,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十月一,是鬼节。家乡有句俗话:十月一,杀小鸡。十月一这天,阎王爷放鬼,直至来年清明节才收鬼。民间以为鬼怕鸡血,鸡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这天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
无论是那种藉口,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鸡肉好吃,鲜嫩、味美。
吃鸡,有许多讲究,直到现在还有避讳,不能不知。
鸡肉端上饭桌时,鸡头会放在器皿的最显眼位置。切记,无论你如何喜欢啃鸡头,都不可以一筷子把鸡头捯入你的碗盘里。若是饭桌上有长辈在,主人把鸡头夹给长辈;长辈环顾一桌客人,或将鸡头让给从政的人,或将鸡头让给面临考学的学生。让给从政的人,是希望官升腾达;让给面临考学的人,是希望其榜上题名。长辈感觉没有该让吃的人,鸡头就有自己吃。
公鸡打鸣是一种“主权宣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鸡鸣声发于鸡头,鸡头是长与尊的意思,做晚辈的绝不可觊觎。
《皇帝御览》曰:“皇帝之时,以凤为鸡。”由此可见,鸡凤同源。
家有女儿,视为凤女,一是说女儿美丽智慧,二是希望凤凰展翅落高枝,将来出嫁找个好婆家。
锅里炖的鸡肉里少不了鸡翅,是女儿的专利,男孩子不能抢着吃。
村里有一位爷爷,六个儿子,没有女儿;而六个儿子又家家都是生的和尚孙,只有三儿子家生了一个女孩,被一个大家族里视若掌上明珠。无论谁家炖了鸡,都把鸡翅送给女孩吃,久而久之,女孩得了厌鸡翅症,看到鸡翅就呕吐。
俗话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按今人话说,鸡有勤奋的好品德;这种品德,虽鼓舞人的斗志,为“人之楷模”,但也说明了鸡的辛苦。
鸡是清贫的命,享不了清福。鸡的每一份收获都来源于爪子的劳作,小鸡刨食,自挠自吃。
所以,鸡爪子只能由家中那位最辛苦的人来享用。父亲舍不得吃,便说不爱吃,让给做母亲的吃;母亲不推辞,吃的心安理得。
母亲吃鸡爪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担心鸡爪子一不小心被儿女吃了,犯了忌讳。
鸡爪子是用来刨食的,做母亲的不希望她的儿女一生像小鸡一样,疲于奔命,挠一口,吃一口,挠不到食,就没得吃。还有一说,鸡爪子挠食,也挠字,挠绣花线。做儿子的吃了鸡爪子,写不好字,学习不好;做女儿的吃了鸡爪子,绣不好花,长大了找不到好婆家。
一顿炖小鸡,从逮鸡、杀鸡、退毛到小鸡变成香喷喷的佳肴,做母亲的在忙碌;一个饭时忙完了,小鸡做熟了,母亲也就是吃两个鸡爪子。
当然,假如锅里炖的是开始下蛋的母鸡,鸡肚子里那些尚没成型的还没见过天的蛋黄,也归母亲吃。这种蛋叫“忘魂蛋”,人吃了,好忘事,记忆里差,会变愚钝。
做母亲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不但不怕变愚钝,而且什么苦都敢吃,什么罪过都敢承受。
锅里的小鸡炖好后,出锅之前,母亲要把鸡心挑出来,给年龄最小的孩子吃,吃了长心眼,增智慧。
eW��H�s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