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城市依然车水马龙,或许是茶喝多了,也或许是习惯了晚睡,于是重温了奥黛丽赫本经典的作品《蒂凡尼的早餐》。
莎士比亚说过,闪光的不都是金子。因为它也可能是钻石。
有个女人,找了个画师给她画像,要画师给她画上钻石项链,钻石耳环,钻石手镯。画师说,这些东西你一样都没有啊。那女人说,“我知道,可是等我一死,我老公肯定另娶,后妻一看这画像,一定也加倍索要这些,他这样就娶不起了。”
好厉害啊!防火防盗防女人。
这里我们说到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女人都喜欢钻石呢?难道不知道非洲的滴血钻石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吗?可是很多女人没有安全感,爱情诚可贵,钻石价更高。因此,《蒂梵尼的早餐》电影里就把卖钻石的蒂梵尼描述成一个如梦似幻的“没有忧愁的地方”。当然,这完全是视角问题,到了蒂梵尼,忧愁的是男人。所以《蒂梵尼的早餐》里的保罗到了这里十分尴尬,他只有十块钱,只能买得起一个电话拨号器。但是蒂梵尼显然是那种十分通情达理的商家,并没有把他轰走,而是给他自己带来的戒指刻上了名字。蒂梵尼的高贵之处也就在这里,它不狗眼看人低。要是你去今天某百货商店的首饰柜台,说你只有十块钱,给我的镯子上刻个字,店家的狗血一定喷你一头。
这个片子里的爱情很经典,一个还没有成名的小作家,吃着富婆的软饭过日子。一个是个美女,周旋于男人堆中,一心想钓得金龟婿。两人正好公寓租在了一起,于是有一天,美女霍丽为了摆脱臭男人的纠缠,从安全梯爬出去,进了保罗的屋子,上了他的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看到这里,男人们妒嫉得老泪纵横。由此可见,对一个未婚男青年来说,能不能找到如意新娘,房型很重要。当然了,现在大家都安防盗门防盗窗,虽然将小偷拒之门外,但美女破窗而入的机会也下降了很多。
可是几番折腾,霍丽还是不相信十块钱的爱情,而还是想去嫁给富翁,直到后来穷作家保罗一段霹雳盖脸的台词,如同天降大雨,彻底把雨中的霍丽惊醒。这段台词是:
“You know what's wrong with you, Miss whoever-you-are, You're chicken! You've got no guts. You are afraid to stick out your chin and say, ‘Okay, life's a fact’ People do fall in love ,People do belong to each other. Because that's the only chance anybody's got for real happiness. You call yourself a free spirit and wild thing. And you're terrified somebody's going to stick you in a cage. Well, baby, you are already in that cage. You buit it yourself...It's whereever you go because no matter where you run, you just end up running into yourself."
这段台词应该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让单身汉魂飞魄散的台词。
最终,帅哥告别富婆,走上了写作致富的康庄大道。那美女也告别了钓鱼般的择偶游戏,像一只雨中的小猫一样,回到了”People do fall in love”的现实当中。我们知道这些都是虚构,要真是长得帅,那么一定不会去写作了。作家一般都长着作家脸,不然在家里坐不住的。有一位智者说过:男人无貌便是德。
美女会不会因为这一段台词而醍醐灌顶呢?这要看天气。因为作家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美女刚刚从“局子”里出来,刚和人吹掉,外面下着瓢泼大雨,猫刚刚狠心扔掉,这时候霍丽很忧郁。这种时候,用爱情去轰击她,很容易成功。像她这么美的人,脑细胞不会超过十个,所以作家这么一番震撼的演说,她立刻就震撼麻痹而晕倒了。
总而言之,爱情完胜财富。
那么这个可信度多高呢?本来,你说爱情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只有默默的祝福这一切 ,祝福他们婚后的春来冬去,但是我也意识到,这是60年代拍的片子。我想那时候人们一定很纯真。60年代是一个反叛的十年,是激情的十年,那时候有越战,有文革,有学潮,那时候中国的青年反当权派,法国的青年反政府,美国的男青年反越战,女青年反男权,大家一起反中产阶级的庸俗趣味。所以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不再相信财务的稳定,转而走向浪漫主义,也是一个时代的风潮。2000年代这样的片子就少了,2000后的美女爱金刚,爱怪物史威克,爱一些长相比较解构的男人。可是,就如同我们一个老师说的那样:如果你活得够久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规律,只有周期。在“雷”人文化中,人们审丑疲劳了,也会重新欣赏金童玉女的。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当赫本用她并不完美却极其真挚而忧郁的嗓音唱出那首月亮河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了忧伤?
没看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首歌是它的插曲,但我真的无数次的听过它。
每当这首歌曲回旋在我的耳畔,无论身处何地,我的心中总会涌起无限的惆怅和温柔,仿佛自己跟随着也许永远不会出现的朋友一起穿越那宽广的月亮河,去看外面的世界。
坦率的讲,赫本并不符合原著中那个以梦露为蓝本塑造的性感虚荣的物质女孩,这诚然是卡波特本人的遗憾,却正是我们的幸运。
赫本以她那清纯无暇的气质涤荡了这个角色中世故不羁的气质,换之以她可爱俏皮的幽默,使得这部并非尽善尽美的电影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追求的与其说是物质本身,毋宁说是一种梦幻的感觉
从诺玛蕾到玛丽莲,从满头棕发的孤儿到好莱坞的性感女神,从年轻的普通人的妻子到总统的情人,现实版本的荷丽最终迷失在酒精与安眠药中,她得到了自己曾经梦想的东西,成为世界上所有男人的梦幻情人,可是却失去了自己。
但赫本从未迷失。
无论是荷兰贵族的后裔还是落魄的伦敦舞蹈演员,好莱坞明星和时尚女神的名头始终没有改变这个幽雅的淑女。她是如此的冷静,智慧,寻找的始终是爱--婚姻,家庭,子女,朋友的爱,最后是温暖世界的博爱。她终于超越了纪凡希,路易威登,名流的光环,在非洲孩子的笑容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她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圣徒。
她明白,精神的美最终是要胜过外在的美,人追求的毕竟还是真正的爱。
因此,赫本给了这部作品一种永恒的神奇,用自己高尚的人格赋予了作品比蒂凡尼珠宝更灿烂的光辉。
当她穿着朴素的风衣在大雨中拥抱自己的真爱时,全世界都感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