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讲过了“祛魅”、“诸神之争”以及“工具理性”。
现代世界在打破了古代世界的种种设定之后,逐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最终,韦伯对现代社会的基本判断是,理性化把现代铸造成了一个“铁笼”,就是钢铁的牢笼。
为什么会这么说?是什么让韦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铁笼”的故事。
从官僚制到“现代的铁笼”
官僚制并不只是政府的行政制度,实际上,它出现在每一个有管理需求的地方:公司、社团、学校等等。
官僚制遵循工具理性的逻辑,追求效率和稳定。它采取了一个原则:“非个人化”,就是把个人的复杂情况简化成一些指标。
比如要评价一个雇员,就只看他的业绩,业绩还可以进一步数据化,变成KPI。至于和工作无关的个人因素,就忽略不计。经过这种简化和抽象,系统就能够通过计算高效处理事务。
但官僚制并不只有优越的一面。“非个人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官僚制获得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效率,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非个人化”也让系统变得机械坚硬、冷酷无情,带来了新的问题。
“现代的铁笼”的由来就和官僚制密不可分。不过我先要提醒你一点,这是一个“双面的铁笼”。听完这一讲,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看到,官僚制效率高,而且容易复制,逐渐成为全社会通用的操作系统,于是整个社会都呈现出官僚制的特征,像是一部运转效率极高的巨大机器。
流水线和流水线上的工人,就是这类系统最典型的缩影。现代社会也是一条流水线,社会中的每一个部门,从政府到企业,都是这个自我循环的流水线上的一环。个人,则是机器上最细小的一个零件。
对于机器来说,它只关注零件能否正常发挥功能。个人的人格品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审美趣味,这些与功能无关的因素,在理性计算的逻辑面前都要被忽略不计。
社会呈现出机器的属性,人则被“非人化”,被看作是机器的零件,这种倾向成为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韦伯形象地把这种特征概括为“铁笼”。
这就是“铁笼”这个词的由来。
“铁笼”的两个弊端
铁笼有两个最大的弊端。首先是造就了一种片面的社会文化。
前面说到,理性化的发展偏科了,变成了工具理性的单方面发展。
同样地,社会文化也跟着偏科了。现代的社会文化讲求事实、重视计算、追求效率。
你看,这是最典型的工具理性逻辑,它本身没有错,问题是这种逻辑太强大了,在几乎所有问题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有些问题,在根本上是这种逻辑无法解决的。
比如说产品的假冒伪劣问题。这当然是一个与诚信道德有关的问题。
但我们发现,要处理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罚款——当然,是广义上的罚款。总之就是要让假冒伪劣者付出更高的代价,提高成本,让假冒伪劣这件事在经济上变得不划算。这很实际,也很有效。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是“用功利得失解决道德问题”。
这立竿见影,但本质上,它把道德问题变成了利益计算。按照这个逻辑,只要能找到办法规避惩罚、提高收益,人还是会选择违背道德。
所以用利益计算解决道德问题,永远是治标不能治本,有时能解决问题,有时却会让问题更严重。
铁笼的第二个弊端则是造就了片面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逐渐变成了一种商业的“供求关系”。
比如说“人力资源”这个词。
这个词已经成了日常用语,但你有没有想过,“人”怎么会是一种“资源”?
我们现在常说要“自我发展”,但是我们是为了什么要追求“自我发展”呢?有人会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句话听上去很平常,说得没错。但你有没有发现,其中潜藏着这样一层意思:人变成了某种商品,在“买家”面前互相竞争。
“自我发展”被替换成了“提升自己作为商品的价值”,所以才会有“人才市场”这种说法。
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强调自由,看上去有各种各样的选项供我们选择。
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提高真正的自主性,去发展自由而丰富的精神和人格,因为我们面前摆着一个更紧迫的任务:满足社会机器对一个零件的要求。
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合格的、优质的零件,这就是“铁笼”的比喻中蕴含的深意。
韦伯说,“专家没有灵魂”,意思是说,身处铁笼之中,即使有丰富的知识,成了“专家”,也只不过是一种高级零件罢了。
我们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那些生命和灵性发展的需求被忽视和淹没了。
学习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摆在我面前,真正的可怕随处可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