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行在生活

修行在生活

作者: 朵儿的世界ula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23:04 被阅读0次

    《宋史·朱熹传》中有一句话说:静时有动时无。

    这点出了一些读书人和修行人的通病。只重视静修、静养,不注重在实践中把握、体悟。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平时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一到关键时候大脑就一片空白。这就是静时有动时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面对东吴群儒,他说出的“坐而论道无人能敌,临敌应变百无一策”是对这类人最好的定型。

    中华文化想来都是应变、求变的,这从《周易》就可以看得出来。“神无方而易无体”,一切都是变化的,不是一层层不变的,真正的修行就是要适应变化、把握变化。

    王阳明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自己评定宁王判断的时候,与宁王对战时处于劣势,王阳明向身边的人发布火攻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

    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王阳明对着竹子“格竹”,7天7夜没有一点收获,反而大病一场。他反思这种修行是片面的,脱离实际的。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

    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所说的静、寂、定,这些都不是纯粹的静止,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我们磨练自己,追寻本心的过程。所以王阳明是不会同意那些一味强调虚静的理论和做法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在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y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