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在时
喜欢养花
种了满院子的花
爷爷走后
爸爸种了满山的花
来怀念他……
——题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86377/8d59ece5fd22b8c9.jpg)
又是清明雨上,一个寄托思念的日子。
2013年初,爷爷走了。那时我正奔波于各地的公考,没能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后来我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才弥补了心理上的这道遗憾…今年是他走后第十年,十年间,常感慨“子欲孝而亲不待”,午后一阵思绪涌来,思念无处安放,作如下文字,以作寄托。
战争年代,他是一名不怕死的战士,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看上去瘦瘦的身体,却是挨过枪子的钢铁之躯;和平年代,他是一位刚正不阿而又非常慈祥的老人,骨子里带着一股文艺气息,喜欢养花、下棋、唱戏。儿时家里穷,他没有上过学。但是凭着在部队里的自学以及日后的努力,他硬是能看懂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所有字书。模糊记得,他有一个发黄的小本子,上面写着一些字的读音,幼时的自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觉得好奇,长辈也得和我们一样学拼音吗?有些事,总是得长大以后才能明白…
不知他的文艺细胞是从哪里习得。记得有一回我去看望,老远就听到他咿咿呀呀的唱着,那时我才知道,他自己报了老年大学,在唱京剧,唱的还是青衣…他的客厅里摆着一副类似古代编钟的乐器,敲起来叮叮当当,直击心灵深处…这些对于当时幼小的我,只是觉得好奇,如今想来,感慨万千,那“编钟”的声音,至今仍在我心间,时而回响起来,似一汪汩汩的清泉,是那么干净、清澈,有种涤荡灵魂的力量。
他是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以及他身边的一花一草一鸟一木,都疼爱有加。他走的前几年,把院子里种满了桂花,他走后的几年,我去他的老院看过几次,桂花犹在,只是没有了他的修剪,难免有些杂乱。每年桂花飘香的时候,总有一些说不清的思绪扑面而来,直觉告诉我,那叫做“思念”。对于外面一些看不惯的事物,他也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批评。——如此想来,对于我这个小孙女,他还是比较留情面的,印象中只批评过一回。——他一只手的大拇指在战争年代断了一截,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喜欢修修补补,鼓捣一些玩意儿,甚至后来还带上了眼镜,看远处的时候把眼镜带正,看近处的时候就把眼镜架在鼻梁下从上侧“透视”,这一度成为了他的经典形象。
小时候喜欢听他讲一些战争年代的事和他战友的事,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小小年纪的我,觉得那些人和事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像听书一样,新鲜而好奇。后来上学后才知道,原来那叫作“历史”。也朦胧地理解,是许多爷爷和战友们的鲜血铺就了那段岁月,才打开了通往和平大道的大门。
……
爷爷的一生,扛过枪,经过商,走过南,闯过北,听爸爸的讲述里,他有过骄傲的岁月,也有过穷困潦倒的时光。他的一生,镶嵌在那段特殊时代的大河中,此起彼伏,爱恨分明,活出了一个平凡人的轰轰烈烈。
以前,觉得爷爷辈,爸爸辈,我们这一辈,因为经历的年代不同,所以都是非常不同的人。这些年,越来越感慨基因的强大。观察爸爸的爱好,对下棋迷之热爱,对花草鸟兽爱之不舍,晚饭后拉着音响去广场开麦…可不就是爷爷的爱好发展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甚至他的孙辈们好几个不约而同选择了法律专业,与犯罪分子“斗争”,我们后来也讨论,是不是与他和敌人斗争的经历存在些许关联。
——远去的人从未走远,他的精神力量在我们心间流传下来;远去的人从未走远,他以另一种形式刻进了我们的灵魂,融入了我们的心泉。
朋友说,这个话题有些沉重,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珍惜和家人的相处,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并做出相应的选择,然后不枉此生。我说,其实沉重只是其中一方面,怀念已去的人,更像是一趟追本溯源之旅,每次的怀念就是对自己生命之源的探视,让自己更加清醒,更加明白自己的初心,更加有力量。
此刻,一种轻盈在心间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