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阵子这本书的热度很高,很经常能刷到。可能因为作者和书的题材的缘故,对其印象也就停留在作者和内容梗概上。正如自己很难再把电影《熔炉》再看一遍,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所学校校长在厕所隔板上俯视的恶心的笑容,还有小女孩想要发出声音、用尽全力嘶吼求救的绝望,那种场景任谁都无法想要在经历一遍。电影结尾处,促成了韩国相关未成年保护法案《熔炉法》的建立,主角在地铁走着,发出: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现实好像是有了一点改变,可那究竟是拿什么换来的,怎么能让人忘记。电影结束了,两个小时多一点,可孩子们那千疮百孔的心灵,又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修复?
后面我看过作者的访谈,始终认为作者是一个对文字怀有赤诚的人。在访谈里面她说到,很难想象能写出这么精美的文字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诉诸家庭暴力的人。作者耽溺于用文字构建的世界中,以至于好像混淆了现实与虚拟的区别。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小说乃至文学都是虚构、作者想象的产物,很大程度上跟作者本人是脱离的,可作者理解为这是对于文学之美的背叛,或者说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丑陋行径玷污了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