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个人公众号:苏坡六
1
安利一部比较小众的电影《紫陀螺》,这部电影是用我们家乡的方言拍摄的,真是太地道了。
偶然的机会发现这部电影,看这个电影的第一感觉就是搞笑和温暖并存,幽默的是电影中人物的举动和语言,温暖的是那个场景和故事讲的就是我们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席布鲁的男孩子,为了得到一个陀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得到了这个陀螺的故事。
对于上小学四年级的席布鲁来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有一个自己的陀螺。
2
看见别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陀螺,他也非常渴望拥有一个,于是三番五次求他父亲给他削一个陀螺。
他父亲总是由于工作繁忙,今日推明日,明日又推后日,一次又一次的没有帮他了解这个小愿望,多少次他在梦中梦见自己有了自己心爱的陀螺,梦醒之后却发现依旧一场空欢喜,最后席布鲁绝望了,他下定决心决定自己动手制作。
当时条件艰苦,找个削铅笔的刀子都非常稀缺,所以常见的场景动不动就会拿起厨房的菜刀来削铅笔。
席布鲁当然也没有削刀,第一要解决的就是工具问题,于是他开始找了一个钢锯条来不断的打磨锋利,背书的时候在墙上打磨,下学后在水泥地板上打磨,总之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争分夺秒的打磨自己的削陀螺的刀。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磨好了削刀,接下里就是找材料,所谓的材料就是他们村口别人家种的树,为了搞到一块像样的材料。
3
他和那个惺惺相惜的好伙伴一块行动,他伙伴看人放风,他负责爬树锯枝,即使裤子撕扯成碎片,被母亲一顿饱打,他也依旧没有放弃。
材料终于准备就绪了,为了能有自己的陀螺,他花费了几乎所有可以节省的时间用来削陀螺,终于削好了才发现自己削的陀螺不能用。
在这个阶段他削的陀螺不是太小就是太大,反正还是不能用,在嘲笑中他再次选择出发,这个时候还好有几个好朋友一直陪伴鼓励着他,剩下的都是一群嘲笑他的人。
他常给伙伴们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有咱这个削刀在,你们放心我会给咱都削一个比他们都美的猴(陀螺)。
他确实就像他说的那样,一字不差的做到了。
4
说到这个时候,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他的米兰老师,这个老师是对他非常好的一个老师,她总是那样的温柔和蔼,席布鲁在别的老师面前背不出来的诗句会在米兰老师面前流利的背下去。
一个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些孩子会因为一个老师热爱一门学科。
米兰老师给席布鲁用红墨水和蓝墨水兑成的紫色在他做好的陀螺上做了一些好看的标记,这也是为什么叫做紫陀螺的原因。
后来这个老师离开了,席布鲁,非常的不舍,在看到别人搬走米兰老师东西的时候,他悄悄的把放在车上即将要拉走的米兰老师的保暖壶的瓶塞换成了自己手里的紫陀螺,这也算是自己送给米兰老师的礼物。
席布鲁曾经给米兰老师说过,我的陀螺和他们都不一样,他们的都是爷爷或者父母给他们削的,而我自己的还有我四个朋友的都是我靠自己削的。
看到这句话还是非常有触动,也很欣赏这个孩子身上一种自力更生的男子汉气质。
5
从席布鲁的经历上,让我联想到了在创业这条路上打拼的沉默的大多数,像极了此时此刻的我们。
我想很多朋友都不是像别人家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没有任何的背景和资源,所以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喜欢依靠他人,独立自主,坚毅果断,自己要得到的东西很多时候都也是默默的努力去实现,尽管经受了很多的挫折和嘲笑,这反而把他们练就的更加的有韧性,脚步迈的很稳,眼光看的很远,内心的能量很足,对于未来很有信心,这是他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倔强和态度。
席布鲁就是凭借自己那种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打不死小强的精神,最后不仅自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紫陀螺,而且还让那些和他一起的小伙伴也得到了陀螺。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终有一天你我都会拿到那颗属于自己的紫陀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