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很少读书的人,说起欧阳修,也是认识的。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和其他信息就不赘述了。在新书《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中,我忽然发现了六一居士身上其他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汉学家,戴仁柱说,宋代人才辈出,欧阳修最为我喜爱,它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懂说故事的历史学家。
此书的作者刘子健则是这样评价欧阳修的,从黎明到耀眼的正午,再从正午到金色黄昏,欧阳修始终在宋代的思想天空闪耀着,虽偶尔被云翳遮蔽,但一直是最耀眼的天才。
欧阳修是江西人,传统意义上人们对于欧阳修的评价分为三种类型:古代传统评价、西方学者评价以及当代中国学者和教育家们的评价。
欧阳修也是众多儒家学者的效仿典范。
宋朝的文化发展,被称为“文艺复兴”。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大家。欧阳修在大宋占得一席之地,不仅是他的文章好,他个人的ZZ见解和官场抱负也值得深究。
在书中,作者从先是剖析了宋朝的文化背景和当朝实力,然后再把文化放进去看,这样让欧阳修的一些仕途选择显得立体很多,在大时代的肩上,再看他的文章,更具不同韵味。
也有人说,宋朝是一个“积弱”的朝代。重视文官,打压武官,导致外敌多次入侵而未能彻底安内攘外。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他的弊病,这时候所谓时代的中流砥柱,通常都是以文化积淀为迸发点,爆出一批爱国救人的故事来。
说欧阳修是新的儒家,作者先说了儒家思想主要基于理性主义和现实原则,但同时也包容了一些非儒家思想的异端和非理性信仰。
作者认为欧阳修忠于儒家思想的理性主义,虽然愿意向非理性主义妥协,但是,骨子里的认知还是会促使他有破旧立新的行动。
虽然在书的最后,作者认为欧阳修毕生推行自己的新儒家哲学,虽被部分人认可,到那时最终也没能代替佛教思想对人们的深远影响。
或许,共存和包容才是真正的道,不管哪一种XY,都不是绝对的唯一。

《欧阳修,十一世纪的新儒家》不是一本普通的人物传记,更倾向于通过一个人物窥探那个时代的浪潮,也好像是基于一个时代的发展来看一个人物的一生。
此书的作者刘子健,是著名的宋史专家,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宋史研究多年,对于欧阳修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爱。
透过千年的时光,推开宋朝的门扉,和读者一起聊聊欧阳修生活下的样子,也许,居士会说:“原来,你们竟这样懂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