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银行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8年底人均信用卡数量为0.47张,相当于在中国平均两个人即持有一张信用卡。
因为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一族更愿意提前消费,信用卡发卡行也经与商家联合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如5折美食,9元观影等。同时,消费者在大部分商家通过刷卡消费也享有积分累计,可以用于兑换相应的回馈权益。
由于刷卡过程银行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盈利,商家能减少现金交易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可谓是三方共赢。
然而,随着发卡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银行卡信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元,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34%,比今年二季度末上升了0.13个百分点。
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内部系统会对发行的信用卡及用户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跟踪,并分析其风险程度,即通常所说的风控。
对于银行,其关心的风险一般包括哪些方面呢?
主要有:
1、信用风险:持卡人消费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或恶意透支而不还的风险;
2、欺诈风险:指伪造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进行盗刷等;
3、特约商户风险:是指信用卡的使用过程中,特约商户可能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遭遇欺诈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4、套利风险:商家或消费者通过虚拟交易等手段将信用卡额度刷出进行套利,即通常说的套现。
无论是资金亏损还是收益降低风险,银行都格外关注,一经确认直接降额封卡。
一些朋友因没有风控意识或者“不良”的用卡习惯,正常的消费行为被系统判定为可疑违规操作而收到银行的调查和警告,或者直接大幅降低额度,好不容易申请的“肉卡”一下子变成了”菜卡”。
究竟哪些行为容易触发银行系统的风险预警,持卡人又该养成怎样良好的用卡习惯呢?
且听下文分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