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呢?
因为增长本身就是一个目标,并不是一个过程和方法,你总不能问一个公司老总说你想要增长吗?废话!谁产品做了公司不是为了增长。
咱们今天就聊一个增长的真正关键点的词——裂变。

那么什么是裂变呢?
大部分人说的裂变一般的是指活动裂变,其实呢,裂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活动裂变,一类是社群裂变。
这几年随着拼多多、趣头条等主攻下沉市场App的崛起,裂变思维就成了很多企业营销的必备手段。
咱今天就不展开详细说了,今天主要给大家说说裂变思维和底层逻辑中,你需要知道的5个小细节,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利益分配
设置两级分销,奖励和机制不同层级的对应关系,注意分销最多两级,超过两级就是违法行为了。
分销比例呢,在从去年到今年各种如火如荼的课程分销,各种市场教育之后,我们大部分的用户对整个分销比例的期待值已经到了这样一个30%乃至50%这样一个状态了,据我了解,工具去做分销的话,基本分销比例也都在30%以上。
当然,你设置分销比例,要考虑到自己的这样一个投入成本,比如说我要做课程了,我是有讲师的费用,然后我有课程研发的这样一个投入成本,我还有制作各种海报,物料的成本,乃至于说我上各种平台,去做推广,还有推广费用,我都要把这些衡量在里边,然后做出一个合适的比例。
二、限时限量
给用户一个理由,解释他为什么现在就要立刻参与这个活动。
什么理由可以让用户立刻就参与这个活动呢?很简单,活动还有多少时间就结束了,奖品还有多少份就领完了,这个技巧可以刺激用户来尽快参与活动,因为很多人就会发现,如果再犹豫的话,就参加不了了或者就领不到了。
裂变活动在规划中,只是展示诱人的奖品和靠谱的品牌背书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能让用户看到有兴趣而没有真正必须参加的动力。
裂变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说拼多多,进去砍价页面就有一个大大的VIP特权,同时提醒你:“砍掉的金额已经超过全国的90%的用户,VIP特权还只有两个小时”。如果换做是你,这两个小时是不是在疯狂的邀请,毕竟再不邀请就错了这两小时的VIP特权时间了。
但事实上,每天进去,每天都是VIP特权。

三、强化已得到的东西
人性,人对失去的比得到的东西更敏感,给用户一个所需要的东西,去强化它,可以减少成本。
举个例子,一种是你参加了这个活动给你一点奖金,另一种是你参加了活动不仅给你奖金,之后还可以拿这个奖金的利息;哪种活动对用户更有号召力呢?
很明显,第二种更可以自己用户来参与活动。
所以在裂变活动的设计中,往往会强化用户已经得到的东西。
比如京东的天天挖现金活动,进来先挖一笔,一下子提现进度条就过半了,用户为了不浪费这已经过半的进度不愿意放弃,就会疯狂来要求好友来挖,但最后那一点进度是越挖越少。
说到底还是人性,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系统突然告诉你已经弄了99.9%,可能大部分的用户又回去继续战斗了。
四、好友助力
好友助力的行为远远不止帮你点一下。
最早的时候,裂变玩法是拉好友进行助力,到后来的拉好友帮忙完成一些任务,比如下载App,看几篇文章等等,但是好友助力远远还不止这些。
比如微信读书会,用户组团之后一起读书,坚持每日一读可以积攒积分,而积分到达一定的门槛可以得到对应的奖励。这种方法就改进了之前只是轻轻一点助力而再无动作的弊端。
五、分享的文案
请用用户和想要表达的助力的动作。
分享出去的文案,是别人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一般根据活动的特性有其不同的内容,但是大多离不开这几点:拟人化、利他性、可靠性。
拟人化:以拼多多的分享链接裂变为例,“不好意思,拜托了,帮帮忙”等,这类词一般给对方私聊发过去,很少有人拒绝的,这是拟人化的作用。
利他性:“一起免费拿,人人都可以领”这类话,也就是你参与了活动,不只是我有好处,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可靠性:这个主要是提现在那句“拼多多官方砍价”,一般人看到这几个字就不会有过多的顾虑,给人明示是拼多多官方的正规活动,而不是上当受骗的链接。
现阶段的互联网环境,裂变分销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个人能力,不管放在什么产品行业上都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裂变活动的策划细节其实都是基于人性,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利用人的特性去让用户参与进来并且愿意帮你分享出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