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臣在自己名垂青史之前几乎都担任过一个职位,这个特殊的官职是庶吉士。在古代,只要皇帝被选择成为庶吉士,这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位官员要“飞黄腾达”了。那庶吉士这个官职是负责什么的呢?庶吉士是古代为皇帝写诏书的人,他是皇帝身边的亲密大臣。例如,明代的张居正和清朝的曾国藩都曾在翰林院中担任过庶吉士。
在封建专制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传达命令的方式是通过圣旨。当圣旨到达时,每个人都必须听命服从。在宫廷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奸臣贼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修改圣旨,甚至皇帝身边的太监也可以随意修改圣旨,把英雄功臣关进地牢。
那么,圣旨诏令真的能如此容易地被修改,以至于小人物也能轻易篡改吗?事实上,历史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是古代最胆大、最嚣张跋扈的奸臣也只敢假传圣旨,他们是不敢公开篡改造假圣旨的。
没有人可以篡改圣旨,这是因为圣旨的特殊结构。在制定圣旨时,制造者考虑了被奸臣篡改的可能性。圣旨的第一字就隐藏了许多秘密,所以没有人敢篡改。圣旨是御用品,它的制造不可能被带怠慢。如果你认为圣旨不过是一块绣有几条龙的黄布,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我们都被这些古装剧愚弄了。真正的圣旨有4到5米长。不可能只让一个太监拿着圣旨去读,至少需要三个人一起读它。此外,圣旨不止是只有黄色一种颜色的,而往往是由不同颜色的丝绸拼接而成的,这使得伪造诏令更加困难。
不仅如此,圣旨的制作过程更为特殊,制造圣旨的过程往往会拆分开来,每一步都由许多人监控,负责人经受之后需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任何错误,不仅犯错误的人会受到惩罚,所有连带的人也会一起受到惩罚。
专家还表示,圣旨的第一个字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圣旨中的第一个字“奉”,它是根据祥云的位置而定的,而这个位置是辨别真伪的标志。“奉”字的刺绣方法也是相当讲究的,只有少数人能掌握这种刺绣方法。如果你想伪造圣旨,单单是这个“奉”字你要做好,做像也难如登天。
除此之外,祥云和龙在圣旨上的位置和制作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如果你找不到所有参与制定圣旨的人,那么做出来的圣旨就不会完全一样。更何况,很少有人能接触到圣旨,除了传圣旨的太监皇帝,其他人都只看过圣旨的背面。所以对他们来说,伪造它更加困难。
此外,一道圣旨的末尾都会盖上玉玺印,玉玺是唯一的,只有皇帝才有,它是身份和权利的象征,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代表,没有人敢伪造它,要是伪造玉玺,那可是犯了滔天大罪。
圣旨制造复杂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诏令的安全性,伪造圣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是一项“大工程”,而且伪造出来后不一定可以以假乱真,古代的大臣不会愚蠢到做这样的事。
我们再来讲讲,古代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由来:要说这八个字的由来,首先要从源头说起,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被称为“王”,就将名号定为“皇帝”,称自己为“朕”, 下的命为制,令为诏。他的玉玺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的字样,意思是说他的君主权利是上天授予的,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所以“皇帝”、“诏”这两个词最初是由秦始皇使用的。汉代逐步建立了完整的皇帝制度。“诏曰”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公文中。从那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使用它。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奉天承运”一词在明朝以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因此如果明清电视剧中出现这八个字没有问题,如果出现在明代之前,那就是“穿越”了。
南京明故宫复原图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修建了一座辉煌的皇城,在皇城里面有着不少金碧辉煌的宫殿,其中有一座宫殿,它的规模最大,等级也最高,就是“奉天殿”。后来,明太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改迁到北京,并模仿南京的宫殿在北京建了一座更大的紫禁城。自然的,奉天殿被完好无损地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这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