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老师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今天我分享交流的话题是《教师怎样搞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我们都知道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教师的跨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我们的专业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反思,及时调整。
下面我将从研究名师、课例研究和小课题研究这三个方面分享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研究名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盯准的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他的语文观被称为是“儿童语文”。教育理念是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
那么研究名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名师的教育教学专著。《于永正教育文集》全册6本是必读书目,其中《我怎样教语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书目,在研读初期,我建议大家先从这本书开始读起。在阅读专著中,将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内化于自己的心中,用于指导实践。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呈现出来自己的学习收获,可以是阅读心得,也可以是与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对比后的反思。
二、课例研究的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进行课例研究,我们盯准的名师是于永正老师,在研究课例的时候也是先从于老师的课例开始。我们重要的阅读书目是《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阅读教学卷】》,这本书中一共收录了低中高学段的28个课例。这次暑期的培训,我们的主要活动也是进行课例的研究。我将从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选取三个经典课例,我们共同研读。并且需要形成3篇千字研究心得和1篇1500字左右的研究结论。
下面我将跟大家聊一聊进行课例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第一次抱母亲》为例。
1.研读课例
(1)第一遍读,梳理出来整个课例的教学流程。
(2)第二遍读,思考课例中融入了于老师的哪些教育教学思想。
2.确定研读主题(或话题)
(1)结合于老师的课例,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2)可以是于老师教育教学思想在课例中的体现;可以是阅读教学的策略;可以是识字教学的方法;可以是给我们的课堂启发;可以是课文题材的解读;也可以是教学环节的研究;还可以是课堂评价的赏析等等。
3.梳理成文字稿
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形成文字,才是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样也有一些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用心研读后,选择自己确定好的主题,可以先列出来大提纲(可以是大标题),大提纲的语言要锤炼好,所有的文字都服务于研读的主题。
(2)结合主题列举于老师课例中的实例,用以进行佐证。
(3)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书写课堂启示或反思。
按照这样的三个步骤来研读于老师的课例,会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有理由据,有实践有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有所突破的。我可以分享给大家几个我写的课例研究,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学习。
三.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文集来展开。但是它较之于课例研究更有深度和广度。我们需要从中找到一个突破点进行纵深结合的剖析,这就需要我们有相当广泛的阅读量来作为自己的“基础水池”。我之前做了一个《跟着于老师学如何把课上得有意思》小课题的研究,根据这个实例,来分享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1.通读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文集。提取出有关“有意思”的所有关键信息。
2.确定三个重要话题:把课上得有意思的重要性;于老师是如何把课上得有意思的;自己的课堂实践。围绕这三个话题,在研读教育文集时找到着力点。
3.三个话题的呈现要有理论依据,特别是第二个话题,一定要从于老师的课例中找到相关内容,并且要用自己的语音进行解析,这样小课题的研究,才显得扎实。
4.拓展延伸,于老师的课堂是这样有意思的,别的名师的课堂是如何突出有意思的。将对课题的研究在对比中产生不同的思考。
教师的研究之路,漫长而有趣,我们将在彼此的见证下,一起成长,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附:备选小专题
1.于永正“五重教学”的课堂体现
2.“儿童的语文”在课堂实践中如何体现
3.于老师是如何备课的
4.于老师微笑教学的做法
5.于老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6.于老师关于导入的艺术
7.于老师关于解词的艺术
8.跟着于老师寻找课堂的“亮点”
9.跟着于老师学幽默
10.跟着于老师学写“下水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