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经营地产生意的友人问我,我们读人文社科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在他这样满脑子商业思维的商人看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东西并不能与微信、支付宝账户里的余额相提并论,而是与苏格拉底时代的古希腊人视哲学为贵而无用的奢侈品一般,如出一辙。
事实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人文社科的基本概念历来界定模糊、颇富争议。尤其其中涉及对认知活动、科学划界标准与知识分类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见解向来见仁见智。那么,有没有一本书可以让你快速理解并读懂这类知识体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中,将人文社科这个大范畴系统地总结归纳为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八大学科,又依据这些细分的学科,遴选出30部经典作品,讲述作者生平,写作目的,将作品研究的出发点、方法、对象、核心观点与视角等方面娓娓道来,对每一部作品的认知都可谓见解独到、发人深思。
以我们最早接触的哲学为例,作为人文社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哲学是一门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不断的追问与探索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是充当传播各种各样理论学说的工具的角色,哲学无一例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精髓也毫不为过。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无疑是个绕不开的存在。122年前,西方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诗人、德国生命哲学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因精神极度奔溃而死于魏玛。尼采的哲学理论思想深受德国著名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叔本华与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瓦格纳的影响。从1889年开始,尼采至死都饱受神经错乱的折磨。
《悲剧的诞生》成书于尼采的青年时代,是其第一部系统地讨论美学和文艺问题的著作,是他全部美学和文艺思想的基点,并集中阐述了尼采的个人美学观点。通常意义上,对任何人而言,第一部作品无疑带有浓厚的自传性质及个人主义色彩,本书亦如是。
书中讲道,写作《悲剧的诞生》,就是尼采向希腊人讨教存在意义的初步尝试。但事实上,在中年之后的尼采看来,这部以古希腊悲剧神话为底色的艺术理论思想书籍并不成熟,它标志着青年时代的尼采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文明深刻而有力的批判。在我看来,这也是本书中阐述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底色。
不止如此,尼采认为,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天性,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重新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在认识论上,尼采是彻头彻尾的极端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尽可能彻底的批判。他那著名的“上帝死了”的呐喊,在那个民智未开的时代,其启蒙价值是不可被低估的。
通篇洋溢着醉心于古希腊艺术研究的尼采带着探究生命意义的热忱,用悲观主义哲学家的眼光去审视了古希腊人的心灵世界和希腊文明,不仅对古希腊艺术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见解,更用自己独特的观点来阐释了艺术的起源、功能和生命的意义!
由于日神代表的是光明,尼采借用日神这个神话人物来象征人类赋予世界的精神本能。它是一种梦幻精神,把人带入幻想世界,使人沉浸在美的外观中,从而忘却人生的苦难,无视人生的悲剧实质,在梦境中去感受审美的悦愉。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个早丧其父、毕生充满悲剧色彩的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往往说出的话总是会让人热血沸腾。不管浪漫还是癫狂,这都是尼采对待生命最真实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