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刘夫人认识的时候,她的儿子已经三岁了。刘武莘和我家先生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他俩是好哥们。
我第一次到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时,恰好是刘武莘去上海学习,刘夫人一个人带着孩子住在租的房子里。晚上,我被安排和刘夫人住在一起。
她哄睡儿子,开始和我小声说话。我那时听说过她,聊着聊着,就顺便问她,“你怎么不在中学里教英语课了?”
没想到,一句话打开了她的话匣子。“这个事,是有原因的。”她说,“说起来话长,我也没和谁说过这些,你可别像我,可不能在婚前太心软。”
从于胜蓝到刘夫人,她做出来的选择大胆且无奈。
于胜蓝在娘家是老大,她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高中毕业的那一年,差六分没有达到大学录取线。她想复读一年。她的大弟弟那年考上了高中。二弟读初中,三弟和小妹上小学。胜蓝的爸妈除了种着十几亩地,养一头猪,也没有多少收入。她父亲喜欢喝酒,时常喝醉,这里那里有许多朋友。有时交学费凑不出来,还要借钱。
那个暑假,胜蓝天天在地里,和母亲一起管理庄稼,再累再热,她也不叫苦,她希望能有一次复读的机会。到了快要开学的时候,父亲给她和大弟说,家里只能供应一个高中生。胜蓝的大弟弟德水给她父亲说,“让姐姐去上高中吧,我再上一年初三,下年考中专。”
胜蓝认为自己没考上大学,是自己没努力。她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耽误弟弟的前途。她知道弟弟也想去上高中。弟弟考上了高中,她首先支持弟弟。于是她主动放弃了复读。
恰好那年乡里的初中学校,缺少个英语老师。她父亲托人找到中学校长,说胜蓝在高中学的文科,英语成绩出色。中学里的校长考察之后,帮她争取到那个代课老师的位置。代课老师工资虽然不高,对一个农家女孩子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了。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于胜蓝的思想有了转变。她的父母也开始催她找对象了。
刘武莘的出现,对于胜蓝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于胜蓝的父母也托人打听了刘家的情况,听说家里也很穷,主要是刘武莘的年龄太大了。
那个年代,一个男生过了三十岁还没找媳妇,大家会认为这个人,存在些问题。于胜蓝的父母也有这些担忧,自家的闺女,刚刚二十岁出头,为什么找个年龄大出近十岁的?
事情往往很奇怪,父母越是反对,年轻人反而动力越大。
在于胜蓝认识刘武莘之后的第二年暑期,年轻人约定去徐州玩。胜蓝父母因为大儿子考上了大学,不再阻拦女儿的婚事。
武莘的家里没有钱,武莘的母亲又生了病。武莘和胜蓝商量,他们去徐州“旅行结婚”,省出来的钱,给胜蓝做彩礼。
那时的年轻人思想进步,不像现在这么物质。农村家长大都有好几个孩子要吃要喝要学费,手头不宽裕。那时,农村人也有讲究,刘家主动给于胜蓝一千元彩礼。于胜蓝家里人也没再要求什么。
两个人在徐州云龙山下,拍了照片。于胜蓝穿上绿军装,骑上马,那照片真是英姿飒爽!
三天后,他们从徐州回来,武莘家母亲精神好起来。刘家一大家人简单庆祝一下,于胜蓝就成了刘夫人。
说到这里,胜蓝停下来,黑夜里的空气仿佛一下子静止了。
胜蓝不再说话,她转头看着儿子。孩子恰好翻了个身,嘴里叫着,“妈妈,尿尿。”刘夫人把着儿子去小便。回来,把儿子放进她里边的床上,她侧身过去,拍着,哼着。很快,小家伙睡着了。
刘夫人还没有困意。又转头问我,“困不?”
“不困。嫂子真了不起。”我当时就是觉得她了不起。
初次见面,她和我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她像一个老朋友。后来的相处中,我们果真成了相互理解,易于沟通的好姐妹。
她意犹未尽,对我说,“这些话,我从没和人说起过,你跟着武莘的兄弟能到我这里来,嫂子很高兴。嫂子知道,这几年不再时兴旅行结婚了。俺们那时候,家里都没有钱。等到你们结婚时,我和恁哥去喝你们的喜酒。”
从之后的闲聊中,得知刘夫人的大弟弟那一年上大学的学费,借用了她婆家给的彩礼。她二弟那一年也考上了高中,家里负担又增大许多。她母亲给她做了几床新被褥,说服她父亲,给她买了飞鸽牌自行车。这就是她的全部嫁妆。
结婚之后,她不在那个初中代课了,跟着丈夫到市里来。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在乡下代课也很好。我也没办法,我俩总要在一起生活吧。”
刘夫人帮人包过水饺,当过家庭教师,在罐头厂干过零工,推销过洗衣粉。他们住着出租屋,忙早忙晚,总是没有攒下钱的时候。
刘夫人自己肯做工作,与人相处随和,热心帮助弟弟妹妹,小姑子小叔子都喜欢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