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情况,现实和理想真的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学期带别人班的数学,自己不是班主任。对孩子们的学习状态真的令人非常着急。而且那种无力感经常会有。你安排的事情,可做可不做,一点也没有那份积极性,只有被逼无奈之下才会糊里糊涂地完成。
最为明显的一个情况便是:班上数学很好的孩子,能够犯很低级的错误。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分不清了。并且还不是一个孩子如此,一堆孩子这样,而且答案都是雷同的。可见假期作业的复制性有多强。一直给孩子们用生活实际案例和古典名句说明现实的自主选择性和学习的重要性。可他们都无动于衷,说实在的,内心没有失落是假的。可又能够怎样的,只有不断去刺激吧。
就是复述这件事儿,会说的,三两分钟就搞定了。不会的,他就蒙着,呆着,看别人的玩耍也跟着乐呵。大部分人不会,可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看别人怎样自己也怎样,说实在的,“自知”能力的培养真的非常重要。因此,复述的标准还有待提高。同时奖惩机制还要丰富才行。
我的一个依据就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你能说得出,便能够做得起。
有些偷懒的孩子,做题时就是乱来,因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他的大部分结果都是靠友谊来获得的。一次90分靠同学提供,2次也是,那么他就养成了喜欢,学习可以靠他人来获得好的结果。一旦独立时,内心就会恐慌,便会有这样那样的躁动。可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撕破脸让他自己独立才行。否则他自己的行为会害了他自己。
想了很多办法,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真的要好好落实才行。保质保量去做才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网友评论